三宅一生:当东方审美闯入西方时尚 褶皱与聚酯纤维的设计哲学
8月5日,“日本时尚三杰”之一、设计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因肝癌去世,享年84岁。他因创造著名的褶状服饰和菱格包(BAO BAO)而广为人知,更是“苹果教主”乔布斯(Steve Jobs)标志性的黑色高领毛衣的设计者。
这位二战以后最早进入西方主流时尚圈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日本设计师,用开创性的设计将东方审美与未来性的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普适性的服装。正如他最初的创想一样:“我想做的不是只给有钱人穿的衣服。它是像牛仔裤和T恤这样的东西,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东西,易于清洗,易于使用。”
年幼时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下成长的他,身上穿的许多衣服都是母亲利用废弃的布料做成的,其中就有一条用渔民的旗子做成的裤子。在他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的一家裁缝店,总有他趴在窗边、看店员缝衣服的身影。这些生活中为普通人而做的、可穿性强的衣服成了他幼时的时尚启蒙。
27岁从东京多摩艺术大学毕业后,三宅一生在巴黎学习服装设计,并在Hubert de Givenchy、Guy Laroche等品牌实习,为法国的富人定制服装。1968年,法国正在经历“五月风暴”,学生和工人受到左翼思潮的影响展开大规模罢课和罢工示威活动,抗议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在巴黎街边见证了“五月风暴”的他开始思考为什么时装不能为普通人而设计,而是精英阶层的专属品,他意识到,自己想要给普通人做衣服。
70年代的时装正在褪去端庄、华贵的风气,那个因肯尼迪夫人(Jacqueline Kennedy)而风靡的短款方形小外套、定制裙子和细高跟鞋逐渐淡出时尚界视野,柯德莉夏萍的经典裙装也渐成记忆,定制服变得“沉闷、古板”,取而代之的是以T恤、牛仔裤、运动鞋为代表的休闲时尚以及嬉皮士的天下。这一风向给三宅一生提供了适宜的舞台,去做“为所有人设计的衣服”。但什么样的衣服适合大部分人穿着呢?
通常人们认为做衣服,你有布料,然后你画草图、剪裁、缝制,然后它就变成了衣服。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它是一种传统方式。也许我有点相反,但找到另一种方式来做这件事很有趣。
“一块布成衣”
1970年,三宅一生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从布料、轮廓、剪裁等探索他心目中的理想服装,并在传统日本工艺中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中诞生的一个典型设计便是“一块布成衣”(A piece of cloth, A-POC)。
与通过复杂的剪裁、不同布料拼接来把人体包裹起来的传统西方制衣法不同,所谓的一块布成衣即只用一块布料,无须缝合即可成衣。而这恰恰是传统日本和服的制衣精髓——将一块宽36厘米、长12米的布料裁剪成若干长方形布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件合身的衣服。
在西方的时装观念中,服装的基本形态与人体曲线密切相关。裁缝做衣服时会特别注重腰部、臀部的处理,腰要收,臀要翘,要对人体曲线扬长避短,这也使得人体的活动空间变小。
三宅一生认为衣服本质上“只是人身体上的一块布”,是与人体最亲近的东西,不应该束缚穿着衣服的人。这一理念和设计手法最终产生了打破传统西方服装结构、解放人体的设计。
“布料魔术师”
由于在市场上找不到能够实现自己向往的衣服的布料,三宅一生只能找到纺织品公司从零开始研发。1971年三宅一生的工作室刚刚成立不久,他便遇到了出身京都传统面料工艺世家、刚刚从纺织专业毕业的皆川魔鬼子,在她的帮助下,三宅一生成功在其工作室首秀——1971年的秋冬成衣系列推出利用传统靛蓝染色工艺的面料,随着日本纺织业的逐步衰退,这种工艺当时几乎已经灭绝。
80年代,三宅一生终于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布料,一种不会皱且极为轻巧的聚酯丝绸。据指,他偶然发现折叠好后的方巾并没有皱,依旧保持平整,因此灵光一现。在这种布料的基础上,三宅一生又找来皆川进行研发,耗时五年才有了1993年推出的“一生褶”系列。
这一成衣系列延续了“一块布成衣”的设计手法,大多数衣服没有纽扣或拉链,不收腰线、没有紧贴腋下的袖孔,整块以密集如手风琴般的褶皱、轻的几乎感受不到的重量从肩部滑落到身体上。
此外,专有的热处理系统下,这些衣服从未不会变形。即使把它们卷成球状或打结,也不会起皱或被压坏,而且可以用洗衣机清洗,这些特性使其兼具简约、优雅设计的同时又具功能性和舒适性,能够随身体而动。三宅一生认为:“大部分人需要的并不是那些精心伺候的衣服,而是随时可穿,能带着去旅行的服饰。”
而这种如今看上去颇为寻常的褶皱样式却技术含量极高,包括将人工粉末融化成线、用抗静电成分高速纺线、编织织物、热压褶皱,且制衣工序亦与一般操作相反——先设计出比常规尺寸大得多的衣服形状,再对其进行加工打褶。
任何‘时尚’的东西都会很快过时,我不搞时尚。我做衣服。
从布料甚至纺线开始重新思考和设计衣服,这样的实验在总是标榜创新的时尚界也是不寻常的,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博物馆馆长Valerie Steele说:“像三宅一生这样的小公司做了大部分的研究。”这些大胆的探索和开创性的设计使得人们总是把他和另一位打破传统的先驱——苹果公司创始人Steve Jobs相媲美,并赋予他“面料魔术师”之称。
三宅一生本人亦在他2012年的书中说,褶皱请成为他“对设计最有价值的贡献”。
如此来看,三宅一生的确实现了他的愿景,一种根植于日本传统、又为东西方所接受的普世的设计。作为第一批在巴黎展出的日本设计师之一,他是将日本时尚带到世界其他地方的革命浪潮的一部分,最终为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等同时代的设计师打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