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逝世│日本“右翼大佬”殒落——未完的家族夙愿
作为日本二战后唯一二度拜相的人,安倍晋三可谓最具影响力的日本政治家之一,年少时资质平平,但出身自政治世家,也助奠定了战后日本的右翼发展路线。然而,右翼旗手逝世,虽无法亲眼见证他日本成为他心目中“正常国家”夙愿,但其主张及欲推动的修宪工程,其遇刺身亡或许成催化剂。
安倍出生自政治世家,外公岸信介(原姓佐藤)及外叔公佐藤荣作皆曾任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也凭着外父家族的提携,曾出任过外务大臣一职。妈妈洋子从小就对三名儿子说:“男人就要当政治家!”不过,在学期间的安倍成绩上并没展现出特别过人的资质,也不特别勤奋,但家族的耳濡目染及铺路也是安倍终归踏上政途的原因。
外公岸信介是日本保守派源流,安倍也个继承家族信仰是政坛鹰派。无可否认,岸信介是安倍的政治启蒙者,没有这位“强大的”外公培养与铺路,安倍甚至是其父亲安倍晋太郎(即岸信介女婿),根本没可能在政坛上扶摇直上。有“昭和妖怪”之称的岸信介曾在满州国担任要职,出任过东条英机内阁的商工大臣,而且曾在昭和天皇对美宣战的诏书上签名,因而在战后曾被列为“甲级战犯”,收监三年后最终脱罪。岸信介在重返日本政坛后,更登上了首相之位,其任内日本除了迎来经济起飞,岸信介亦跟随了美国亲台反华的策略,而更具争议的《日美安保条约》,影响日本至今。
安倍对于外公促成签定的《日美安保条约》抱着笃定的信念,大学时期的安倍甚至全面研读了《日美安保条约》,并认定这是一条对日本未来生死攸关的条约。安倍承袭了外公强烈反共亲美的态度,政治主张深受外公影响,说自己“从小继承了岸信介的DNA”。他甚至不否认,他对于修宪议题的执着也许就是源自外公,认为这就是必须完成的家族使命,也是使日本恢复“独立”的目标。
正如母亲洋子所言,安倍晋三在“政策”上像外公岸信介,“政局”上更似父亲晋太郎。由美国求学归来后,安倍本来进入了神户制钢所打工,但后来因父亲安倍晋太郎获中曾根康弘任命为其内阁外相(1982年-1986年),父亲就叫他当秘书,28岁的安倍于是便正式展开政治生涯,开始跟着父亲出访世界各地。“父亲外访39次,我随行了20次”。
而近距离的半外交官生涯,也给安倍带来了实战机会,见识到父亲在冷战末期,跟美国、苏联两大国周旋,其宣导的“开创性外交”大大改变了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跟岳父岸信介的反华态度不同,安倍晋太郎承认中国是不能不重视的国家,“与一个人口十亿以上的国家保持稳定关系,不仅对日本,乃至对亚洲都是重要的。”在1978年,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任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晋太郎亦被视为幕后功臣。
从政后的安倍一直有着让日本重新成为“正常国家”的宏愿,让自卫队成为正常军队,并主张摆脱战后反省的“自虐史观”。除了在首个任期把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多年来一直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这日本第九条宪法规定,日本将永远放弃以武力及发动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到第二任期,安倍内阁在2014年7月透过释宪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即使自身未受攻击,也可以为阻止针对别国的攻击而使用武力。翌年9月又通过“新安保法”,准许行使“集体自卫权”及允许自卫队出兵海外。就算遭到刺杀前,为参议院选举奔走,修改和平宪法也是其核心推销的议题。但不得不承认,安倍晋三在与华交往的态度上,又有点其父亲的影子。
奔走演说为推动修宪
安倍在第二任期又致力拼经济,力销“安倍经济学”,推动多项自贸协议,并且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扩大日本出口,吸引海外旅客访日。然而相关经济成果未收获,过去两年,疫情及环球政治形势已把日本经济推往危险的境地。
日圆汇率于6月贬值至24年来最低水平,民众深受通胀问题困扰,也成为10日参议院选举的影响因素。不过,安倍月前亦曾就日本经济问题表态,反对日本央行改变量化宽松政策,指日本央行如果为遏制日圆进一步下跌而提高利率,显然是错误决定,根本没有必要为目前的日圆水平感到担忧。
这次参议院选举,首相岸田文雄更著重克服经济民生问题,相反,对于现为自民党最大派系“清和政策研究会”(清和研)会长的安倍晋三而言,这更大程度是一次动修宪的良机,希望在两院总议席都能提高至三分之二的修宪门槛,即82席。(去年众议院选举中,“修宪派”势力已取得四分三的议席,主要是自民党、公明党、日本维新会及国民民主党四个右翼政党)
加速日本“右倾”?
是次遇刺案的发生背景,正是参议院选举前夕的一次站台活动。安倍听闻到属于他派系的参选人“选情告急”后,前一天才临时改变了原定去长野的计划,连忙更改行程翌日早上先到奈良。
可是,安倍因此遭遇不测。安倍之死其中直接的影响相信就对周日的选举起了催票作用,引导游离票流向自民党。即使现任首相岸田文雄跟安倍“派系不同”,但遇刺案必然会强化了自民党的执政地位,可能最终有利“修宪派”推动修宪。
有人认为,安倍被刺杀身亡对于日本政治是非常重大的事件,其一些右翼理念会被放大,包括推动修宪、增加军费以及介入台湾问题等。毕竟安倍是在位最久、战后最具影响力的日本首相,其政治理念决不会“后继无人”。如今举国受同情及悲哀情绪笼罩之下,党内政客以至日本民众,或许更易认同安倍的“遗志”,不排除加速日本“右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