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十年重建路窒碍难行 大地震再勾创伤后遗
对不少海地人来说,这次造成至少1,297人死亡、逾5,700人受伤的7.2级大地震,唤起了他们对发生于11年前同类灾难的惨痛回忆。这些年间,海地人从全心寄望重建到彻底绝望,近年国家还面对经济萧条、通膨严重、石油及粮食短缺和总统被刺杀等,国家重建之路似乎越来越遥远…
住在太子港南面的62岁老妇Lydie Jean-Baptiste,仍旧清晰记得上次大地震的情况,她直言感到当年的创伤又再次回来了。
2010年1月12日,一场规模7级的地震让太子港大部份区域,以及邻近城市加莱瑟尔(Gressier)、利奥甘尼(Leogane)、杰克美(Jacmel)等几乎夷为平地,造成高达逾30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以及逾150万人无家可归。遭到这场地震摧毁的除了毁数十万间房屋,还破坏了无数政府机关大楼、学校,以及当地约六成的医疗设施。
由于当年的地震威胁更贴身,Jean-Baptiste所在的社区连同首都的许多房屋都全部倒塌。她忆述地震一刻,自己身在办公室并被塌下来的瓦砾压倒,所幸仍能自己步行回家,她说:“我见到有人的头被砍掉,尸体也断开两截,在震后48小时内,我不停问自己是否还活着,或是在别的地方醒来了?”事后,她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才能够安然在家中熟睡,而不必担心楼房会倒塌。
类似的创伤普遍存在于许多海地南部居民的心中,不少住在重灾区的人表示倾向在户外睡觉,因担心楼房顶会压住他们。曾在无国界医生任职超过12年的心理学家Marline Naromie Joseph,有份参与海地地震后的前线救援工作。他指出,该国在过去10年间遭逢数次自然及政治灾害,许多海地人精神或情感上的伤口根本没有机会复原。
他表示,许多病人至今再次重回特定场所,如医院、街道等,仍会闪现出当年地震的情景甚或震感。何况,近年当地遭遇多次飓风、干旱肆虐,如像在人民的伤口上洒盐。此外,当局的贪腐也让海地政治动荡不停。Joseph说:“我们可以承受压力,但一直背负压力会对身体造成后遗症,后果就是筋疲力竭。”
“国家如像孤儿” 重建后仍旧一片废墟
2010年地震发生后几个星期,各国承诺捐出数十亿美元援助。海地北部米拉特市(Milot)一间医院院长Harold Prévil直言,灾后他曾满怀希望,因他相信只要能撑过那次浩劫,海地人民就能成为更好的人并撑起整个国家。
然而,历经十年、数以十亿计美元的援助,至今当地仍有待重建,因复原之路既缓慢且不均。除了著名的国家宫、太子港主教座堂等地标尚未重建外,就连国内重点重建项目的海地州立大学医院,建筑材料如今仍旧只堆放在大楼外。重建之路缓慢,亦可反映在超过三分之一的海地人、即近 370 万人于去年初仍需要紧急援助来满足他们的日常食物需求。
海地人Jean Brune Wilga坦言:
海地如像孤儿无父无母,因为地震发生10年后,国家宫不应仍是一片废墟。
有份参与援助的逾1.2万个组织团体,因救灾不力备受责难,就连联合国维和部队人员后来也意外引发当地的霍乱疫情,造成9,300人死亡,另外80万人感染,还有其他援助人员被指控虐待妇女和儿童的事件。
“这是完全失落的十年,首都至今都未完成重建。但治理不善并非全是当局的责任,国际上也没有一套管理援助的机制能让我国受惠。”海地经济学家Kesner Pharel补充:“今天我们发现人口更集中到都会区。如果再有同样规模的地震,结果还是会一样。国家从未完成重建,我们又回到原点。”
重建道路 问题重重?
去年,时任海地总统莫伊兹(Jovenel Moise)曾坦言,国家重建窒碍难行。他当时批评,外国并未如承诺一般提供援助。而且国际社会对当地的关注很快便退却,令不少承诺资金消失无踪。他又批评历任前政府,把善款用在短期计划而非投资在长期稳定的系统。
根据联合国海地特使法默(Paul Farmer)的报告,截至2012年为止,100亿美金的善款已经用掉64亿美金。报告还提到,海地政府只获得不到十分一的善款,而当地组织、商业机构获得的补助金所获的分配也微乎其微。
事实上,海地除了官僚机构贪污腐败,还有严重的帮派暴力问题。全国屡次陷入封锁状态。还有当地经济萧条、通膨严重、石油及粮食短缺,亦十分令人忧虑。据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OCHA)报告,物价攀升意味穷人连最基本的物资都负担不起。
至7月初,总统莫伊兹更遇刺身亡,政治危机尚未解除,当地新冠疫情未解又再陷地震之灾,人道危机更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