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灾冲击全球 地铁系统难敌极端天灾?
郑州暴雨引发洪灾,洪水涌入地铁的惊心动魄情景就彷如末日电影情节,让全球更加关于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威胁。这也不禁让大家疑问,地下铁路系统完善的香港,如果也出现像郑州的极端暴雨,会否也发生如此恐怖情况?
除了郑州地铁造成了12人死亡的悲剧,地下铁路被水淹的情况绝非罕见。本月中,英国伦敦同样在暴雨日子,出现地铁水浸一幕,地铁站内楼梯变成瀑布,雨水滚滚涌下;在月初,美国东岸受到热带风暴埃尔萨(Elsa)吹袭,纽约巿同样有地铁站水浸,站内部份位置水深及腰。
全球不少地铁系统都有数十年历史,在设计上似乎并未预到这个时代的频繁极端天气。地下铁路系统往往是大城巿解决路面挤塞、具效益的运输方案,而且各国为了达至减碳排目标,兴建铁路便成了减少路面汽车的绝佳方案,换句话说,铁路系统本来就是对抗气候变化的方案。
事实上,纽约2012年受到飓风桑迪(Sandy)吹袭时,地铁系统都试过被洪水淹没,造成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铁路大瘫痪。当局及后斥资高达26亿美元,改善地铁系统的防洪能力,尤其在低潌及沿岸地铁站进行防洪加固工程。大都会运输署(MTA)每年更平均斥资2000万美元,更换水泵及进行设备升级。可是,本月初的水浸情况可见防洪系统仍然脆弱。另一边厢,由於伦敦地下很多的排水系统都是建自维多利亚时代,根本无力应付气候变化导致的强降雨情况。
不只伦敦与纽约等上百年历史的地铁系统,连2013年才开通的郑州地铁,在设计上都没有防洪装置。“改造地铁以抵御洪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美国智库埃诺交通中心(Eno Center for Transportation)行政总裁Robert Puentes指出,但如果什么都不做,带来的损失恐怕更加严重。
在气温暖化情况之下,极端炎热及干旱抽干地上海份,大气储存水份增加,变相使降雨量加大,大暴雨情况频繁。近日西欧等地的洪灾,亦是低气压及高温导致,跟气候暖化的关系似乎相当密切。
新加坡同样是一个极度依赖地铁系统的国家,铁路线把这个面积细小的国家,紧密地连接起来。受到全球暖化的影响,靠近赤道、拥有热带雨林气候的新加坡,近年降雨亦变得更强更频密。7月13日,武吉班让(Bukit Panjang)头12小时降雨量达110.2毫米,相当于过去30年7月总平均降雨量的75%。全岛至少7区的沟渠及水道水位已达九成,有出现突发水淹的风险。
纽约地铁本月水浸情况:
其中,挡水为新加坡地铁防洪的主要策略,根据新加坡公用事业局2018年底发布的指引,地铁站出入口必须高过周边地面至少1.3米。同时,自2012年,全国至少35个低洼地区、有水浸风险的地铁站安装了防水闸。另一方面,一旦雨水流入地铁站内,水泵排水系统的抽水能力便相当重要。按新加坡业务守则规定,地铁水泵排水力需要在持续10分钟降雨,达到最大负荷每小时280毫米的降雨量。
至于香港,港铁亦曾在2015年底就着极端天气事件对铁路系统的风险进行研究,包括暴雨引致洪水或泥石流的风险。而且,香港地铁网络,包括车厂、车站、过海隧道及地下行人通道等,在兴建时已有装设防洪闸。当防洪闸关上前,讯号系统便会切断附近的行车讯号,阻止列车驶近。港铁亦进行加高防洪挡板,提升所有车站的防洪能力。
至今,香港仍未发生过需要启动到防洪闸的严重灾情,但郑州地铁的惨剧,必然是对全球城巿的警醒,必须深化铁路以至交通系统的防灾能力。德国洪灾对于灾区路面的摧毁程度,更是清楚告诉极端气候的可怕,国际层面必须合作加快减慢全球暖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