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京奥运・四|惊人的“我慢”精神 东奥顺利进行无悬念?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日本社会对东京奥运反应负面的程度,可谓超出不少人的预期,毕竟它是奉行集体主义的国家,公然反对国家做法的情况并不常见。有意见认为,去年钻石公主号邮轮大爆疫事件让许多日本人惊觉,政府在面对类似重大疫情的应变能力严重不足。那么,为何日本社会的反对声音会这么大,钻石公主号事件又是否日本人反对奥运的起源?如今事在必行的东奥,会否惹来日本民众更大反感?
本篇为《Don’t京奥运》专题报道之第四篇。

日本社会充斥着集团意识,比如一次出游活动,一旦有人提出目的地,很少会有人大肆反对,因而迅速就能达成共识。这种情况在日本的公司、机关、学校等随处可见,这种“和”的精神和强烈的集团意识伴随着日本高速发展,并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专研日本文化的香港公开大学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潘文慧博士认为,钻石公主号事件的确是其中一个触发点,“日本人认为政府要投放许多资源去照顾一些‘外人’(がいじん),他们其实很不满。”然而她认为这并非反对奥运的最主要原因,“日本人口老化,而且它虽然予人国际化之感,却一直是个排外的国家。”

日本是态度暧昧的民族,不轻易表达个人意见。即使国民内心反感,仍会让奥运如期进行。(新华社)

她补充,当地的外国人口和常住居民数目可以反映日本并非一个移民国家,而且该国没有移民制度,只有常住制度。在邮轮爆发疫情期间,当地缺乏简单而快速应对的医疗体系来照顾这批患者,让国家尽快脱离险境,这基本上构成当地人的双重不满。

不信任仍不会公开表达

或许,有些人会好奇日本政府在民众大力反对之下仍坚持举办奥运,会否触发日本人的不满情绪,甚至造成社会撕裂。潘文慧认为这个情况不可能发生,这与他们的文化、民族性有很大的关系。她举例说,即使Charge.org的网上联署有多达43 万人反对,惟当中许多都是匿名人士。她指出,日本人就算反对,也很少公开站出来与人议论、游行示威等。

日本人即使反对,也很少会公开站出来示威抗议。(Getty)

再者,日本人是个态度暧昧的民族,不会轻易将个人的意见表达出来。她指出:“若访问一个日本人,可以肯定他不会明确告知其实际想法,包括支持与否。他们大多回答,‘应该会取消的呢’。这其实是反问句,内心想表达的是应该要取消。”

潘文慧相信强行举行奥运虽然会令国民内心反感,但日本人的“我慢”(がまん)(意即忍耐力)很惊人。他们最终仍然会让奥运顺利举行,充其量是对现任政府不予信任。她补充表示:“日本是个忍耐力很强的民族,虽然会对政府不满,但不会有进一步的反对行为,正如311大地震、海啸、福岛核事故,国民就算被告知有核幅射泄漏都不愿意离开,就可见一斑。”

潘文慧指出,日本是个忍耐力很惊人的民族。(受访者提供)

她认为,国民坚持在当地生活下去的原因,是日本人的民族性,他们热爱自己的县和地方,加上文化教育和重视家庭根源,令他们会因自己是日本人的身份而忍耐下去。

作为一个充满忧患、天灾的国家,日本几乎每天都面对地震危机(气象厅的数字可见,日本长期维持1.0至2.0级的地震,但并无明显震感)。“而在日本的神话中,也充斥着许多灾难的情境,故他们从小已经有这种危机意识,认为世上没有地方是零危机的。他们仍然会默默为国家付出,这是日本这个国家很独特的民族精神。”就算面对今次新冠肺炎、东奥延期等事件,日本人都不会说挨不过去。

日本是个充满忧患、天灾的国家,每天几乎都录得地震。(Getty)

“岛国精神”定为东奥撑下去

另一方面,社会上仍有支持奥运的一派,主要由奥运选手和退役运动员、前奥委会执委的人士等组成。潘文慧以1984 年摘金的柔道选手山下泰裕为例,他曾说国民应该很期待奥运,原因是他记得当年赢得金牌时升起国旗,所有国民都流下眼泪。他认为奥运会是集中所有“超人”(意即超越常人的人)的地方,故日本一定要举办奥运。山下在社交媒体这番看法得到很多国民和应,“日本人的文化很懂得‘阅读空气’(空気読めない),他的说法得到很多人赞好。”潘文慧又认为,由于日本的国家大方向和政府的指示至今仍是坚持举办奥运,故碍于文化和民族性,日本人仍会逆来顺受、阅读国家的方向,加上良好的国民教育,最终仍觉得必须支持政府的决定。

最后一个重要因素是岛国文化。这种文化深深植根在日本人心中,他们明白到由始至终不能依靠外力,必须守望相助才能支撑下去。她直言:“这造就很独特的日本国民性,就是对国家的崇拜。这解释了即使日人普遍反感,也不会造成社会危机的主因。”她相信在这些反对和争议声中,我们最终将在7月23日见到一个悦目成功的开幕典礼,这也是日本这个国家有趣而特别的地方。

(节录)

上文节录自第271期《香港01》周报(2021年6月28日)《惊人的“我慢”精神 东奥顺利进行毫无悬念?》。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71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在国安法周年反思香港乱源 谁会钟意这样的香港?

为发而发的iBond 为何未能还富于民?

是时候打破垄断 从“农业优先区”研究拖延看外判问题

【科技.未来】Facebook VR测试广告 巨兽还会更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