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万物互联时代:迫在眉睫的互联网安全风暴
在未来,大家几乎可以预视,“互联网”和“资料”将会主导我们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无论政府部门、公共事业或私人机构,日常营运也将与互联网高度连结起来,同时,可想而知,由此衍生之互联网安全事故亦将愈来愈多。
在疫情后,线上生活与万物互联势将全速推进,互联网安全议题受到它该有的重视吗?
今年5月,美国最大汽油输送管道营运商Colonial Pipeline被黑客组织DarkSide勒索案件,一度令美国东岸油管系统部分输油网连续瘫痪数天。Colonial Pipeline最终只能交付比特币赎金了事(美国司法部后来成功截获部分赎金)。同月,爱尔兰卫生健康署(Health Service Executive, HSE)亦宣告遭黑客勒索软件攻击,需要短暂关闭电脑资料系统,预防资料外泄。
黑客互联网攻击愈趋肆虐,近年黑客组织更将目标指向提供公用服务的组织及机构,如上述的油管商和公共医疗系统,令人进一步担心现今国际互联网基建脆弱的抗逆力──至少当前缺乏足够保障的“缓冲区”或“替代方案”,以减轻一部分因互联网攻击行为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西方领袖视为等同“武装攻击”
接二连三震惊国际的互联网攻击事件,让互联网安全及防御成为国际领袖间亟待处理的头等议题。本月初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峰会,北约成员国便通过新一条互联网防御法案,同意集体抵御来自外界的互联网攻击行为。会上发布的《布鲁塞尔峰会公报》(Brussels Summit Communique),更明确表明大规模恶意互联网攻击行为,将“可被视为发动武装攻击(armed attack)”,北约有权援引条款协助被攻击成员国,采取回应行动。
显然地,互联网安全问题现不仅限于国家及公用事业层面,观乎现今私人机构和企业,日常业务运作已高度数字化,非常依赖大数据、云端、物联网等资料技术,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在家工作(WFH)趋势,员工遥距工作行为愈加频繁。当这类资料技术需求增多,互联网安全保障要求也遂而提高。
WFH风潮下的互联网安全隐患
互联网安全服务商深信服科技(Sangfor Technologies)港澳台新加坡地区业务总经理 Ringo Yiu 向《香港01》提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因为员工在家工作,从而衍生了很多涉及公司资料外泄等互联网安全问题。
譬如,只要有公司员工与家人共用同一部电脑,就已构成一定风险。“有客户试过因为使用VPN将家中的电脑连线公司互联网,从而遭到外部透过VPN(对公司)进行互联网攻击,这类是经常出现的互联网安全事件。”Ringo强调,无论哪个行业的企业,在现今工作环境高度互联网化的情况下,都必须谨慎处理需要遥距接入公司互联网的员工连线,并作出安全过滤。
“我们会帮客户寻找互联网攻击的‘突破点’,从而定位公司互联网系统的安全弱点,从而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譬如修补系统漏洞、调整互联网设定、清除病毒等。”
总部位于深圳的深信服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企业级互联网安全、云计算、IT基础设施及物联网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业务覆盖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泰国、意大利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超过10万家客户。其中,中国内地的使用者更涵盖政府部门、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等多个范畴。
在全球各地,近年来针对私人企业的黑客攻击,威胁企业内部资料外泄以勒索巨额金钱的事件愈见频繁。
就在本月初,全球最大跨国肉品制造商、来自巴西的JBS Foods,就因黑客勒索而被迫短暂终止美国和澳大利亚地区的业务运作。JBS最终被迫向攻击者支付了价值1,100万美元的比特币赎款,才能恢复业务。JBS集团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皆由内部物联营运系统负责协调,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体系便会彻底瘫痪。
显然地,JBS Foods这次重大互联网安全事故,绝非偶然事件,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由于互联网安全系统现今已成为各型别企业必需的营运基建,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的互联网安全意识,有必要持续提高。
从日常做起的互联网安保细节
随着我们的工作环境愈来愈与互联网密不可分,Ringo有一些互联网安全建议,给予各大小规模企业,让他们可以提早防范,应对不断演变的互联网攻击:
◎ 首先从根本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企业需定期举办互联网安全培训。员工亦需谨记不要开启来不明的邮件附件,切勿从不明网站下载软件等。
◎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处理资料备份,遵从业界常说的“321备份规则”:即至少复制3个备份、分别以2款不同型别载体储存备份,以及至少1份备份存放在其他地点。
◎ 企业和员工需确保使用多重身份认证及加强密码管理,包括定期更改密码,避免使用统一密码
◎ 定期更新作业系统、应用软件和硬体,修复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