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下变无人之境 动物都可以尽兴
新冠疫情大流行至今近一年半,在各地封城措施之下,经济活动与人口流动大停摆。就算身在香港,举头一望,这一年多来蓝天的日子感觉特别多。在人类活动的缺席下,地球上其他生物似乎也活得更好,动物“重夺”了栖息地,部分珍贵物种的繁殖也变得较容易。疫情让人类受尽折磨,可幸的却是地球因此重获生机?
Apple TV+今年早前推出、由英国自然历史学家大卫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担任旁白的纪录片《这一年 地球变得不一样》(The year Earth Changed),记述了疫情以来,疫情让人们都在家隔离之际,平常人来人往之地也顿成“无人之境”。
佛罗里达州的朱诺海滩,每年夏季都被泳客占据,在2020年,赤蠵龟却能轻易地上岸产卵,海龟筑巢的成功率估由四成增加至六成一。在阿拉斯加海域,因没了大型邮轮而重拾宁静,科学者以水底咪高峰发现,座头鲸的声音互动变得频繁,交流变得更容易,连母鲸可游到更远的地方捕食,同时仍能听到幼鲸的呼叫。
日本奈良巿这两年缺少了游客,奈良鹿等不到人们喂饲的仙贝,并没有我们担心的会饿死,竟连群结队的回到“老地方”吃草,重拾了觅食的本能,误食塑胶垃圾的情况也减少。
在南非,非洲企鹅以往每朝早上出海捕鱼,但需要等到日落后沙滩人群散去,方可上岸回家,喂饲已饿了大半天的幼雏。人们以为跟企鹅是和平共存,却没想到我们其实令牠们的生存变得艰难。过去30年,南非的企鹅数量下降了近70%。
但是,在人迹全无的2020年,企鹅爸妈再无人阻挡去路,一天能来回捕鱼两三次,轻易满足小企鹅的胃口,使小企鹅存活率大增,部分企鹅家庭甚至有能力去哺育第二窝小企鹅。
不只是动物,疫情减少了人类经济活动,空气质素得以大大改善,北印度的民众在三十年来,竟首次在家的天台眺望到长年被雾霾隐藏的喜马拉雅山,白雪覆盖的山脉与蓝天相接的壮丽奇观,诉说了大自然自我疗愈的能力。
尽管2020年是疫情发生仅数个月,但大自然各个方面已出现了快速的转变,动物生态也迅速得以恢复,现实中的例子远远不只这条48分钟纪录片里所提及的。去年9月,澳大利亚悉尼对开海域发现一条蓝鲸出没,为近一百年的第三次,蓝鲸这种世上体积最庞大的动物一向甚少在近岸海域出现;今年5月,阿根廷也自1980年代以来,在贝尔梅霍河(Bermejo River)首次再发野生巨獭(giant river otter, Pteronura brasiliensis)。这次发现相当令人惊喜,这个物种因人类捕猎及栖息地消失而濒临绝种,专家一度以为巨獭已在阿根廷绝迹。
人类大停摆:疫下新研显学
到底蓝鲸游近岸,巨型水獭再“现身”是巧合,还是真的因为人类“闭关”所致?全球各地科学家都试着举出例子和证明,甚至开始研究有谓“人类停摆”(Anthropause)的疫下新现象。
今年,人类活动及国际航运并未完全恢复,藉这段时期研究人类活动为各物种所带来的影响,对于长远保育工作相当重要。
然而,这个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当封城下人类活动受限,保育工作同时亦因而受阻、亚马逊森林的伐木有增无减、侵略性动植物品种得以野蛮生长、非法狩猎活动亦没完全停下来。
因此,答案是寻找更佳的共存方式,人类作出小改变,让其他物种的生存条件得到大改善,正如《这一年 地球变得不一样》纪录片中提到,在物种繁殖季节关闭沙滩、减慢船只航行速度、教育游客及向导、控制空气质素、修改公路以避开动物栖息地等,都能对特定物种带来莫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