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场外的新冠监测犬 精准缉“毒”法可成新常态?
经过将近一年的赛程延期、现场观赛取消后,今年初,不少NBA球迷终于有机会回到赛场。不过,除了常规的防疫措施外,迈亚密热火队(Miami Heat)的球迷们还要接受额外的新冠病毒检测——只不过检测方法并非传统的非深喉唾液测试,也不需要被工作人员拿着棉签、探入鼻腔内部,而是由一只经过训练的新冠缉“毒”犬进行“贴身检查”。
在佛罗里达州迈亚密海岸的美国航空球场(AmericanAirlines Arena)外,球迷们保持着社交距离排队站在检测区域内,两只经过几个星期专门培训的缉“毒”犬逐个走到轮候者跟前,闻一闻放在身体一侧的手,如果狗狗在此时坐在球迷身边,那么很不幸,这意味着狗狗在这位球迷身上嗅出病毒,无缘入场观赛;如果狗狗继续往前走,球迷便顺利通关。
“他们能在几秒钟之内检查出(新冠病毒)。狗是最高效的移动检测系统。”负责管理这些缉“毒”犬的安保公司Global K9 Protection Group副总裁Michael Larkin这样说。
随着疫情进入第二年中,从韩流组合BTS到NBA球队热火,世界各地的各类大型娱乐及体育赛事主办方正在想方设法向观众重启活动,前者在去年举办了一场线上付费演唱会,NBA则继去年取消观众观赛后,尝试逐步回归正常赛季,终于在今年迎接观众回现场观赛。面对大量的球迷,如何高效的进行检疫成为一个难题。
疫情期间专营缉“毒”犬服务的新创公司SNIFF联合Global K9 Protection Group,向迈亚密热火给出了这一提案。据《福布斯》(Forbes)新闻网报道,此次赛季期间,“缉毒犬”的准确率达到一般核酸检测的92%。
在此之后,新冠监测犬作为防疫措施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一项由法国国家兽医学校(École nationale vétérinaire d'Alfort)及巴黎Necker-Cochin医院于本月19日联合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狗对新冠病毒检测的准确率高达97%;本周一(24日),又一项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患者穿过的衣服,狗对病毒的检测准确度高达94.3%,几乎与核酸检测97.2%的准确率相媲美。
另一家进行监测犬培训的企业Bio Detection K9,更是在实验中发现至少两名处於潜伏期的患者,经监测犬确认后核酸检测结果仍呈阴性,却在当天晚些被检测出阳性,公司总裁Jerry Johnson指,这说明狗“有可能比核酸检测对病毒更加敏感”。
这是否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新冠缉“毒”犬能够成为常规防疫手段呢?
狗狗如何检测病毒?
在英国慈善机构医疗监测犬(Medical Detection Dogs,暂译)的训练中心,一只名叫Tala的3岁拉不拉多匆匆的嗅了嗅到访的《卫报》(The Guardian)记者,转身又跑回了它的训练员身旁。一旦嗅到新冠病毒的存在,Tala便会停下,用力摇动尾巴,但这次却没有——“这人身上没有那股味道。”
记者通过了测试,手上却留下了Tala鼻头粘液湿润的触感——一个接受检测所不得不付出的微小代价。事实上,狗狗拥有出色的嗅觉正是得益于这些粘液,它能够溶解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并将他们输送到鼻子表面数量多达三亿个的嗅觉接收器,比人类多出50到60倍。
来自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卫生健康中心(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enter for Health Security)的Amesh Adalja博士解释称,缉“毒”犬们并非直接闻到了病毒的味道,而是检测出了人体在感染时所发生的变化:“新冠病毒其实并没有气味,而是当人感染病毒时,他们的新陈代谢、呼吸发生特定的变化,而狗狗经过训练,便可以捕捉这些细微的变化。”
缉“毒”犬成防疫前锋?
通过气味检测人体健康状态,Tala已经是老手,在缉“毒”小队里保持着最高准确率记录。他的姑姑Daisy,更是监测犬中的先驱,不仅参与了最早的膀胱癌检测实验,还一度帮助主人Claire Guest博士——医疗监测犬的创始人检测出乳腺癌早期,Guest回忆称:“她(当时)总是盯着我看、用身子推我。”
像Tala一样,Guest的机构中许多狗从小就接受训练、成为医疗监测犬。但Larkin表示,即便是毫无经验的狗,经过八个星期左右的训练时间,也可以形成对某种特殊气味强烈印象,并进行侦测。
不过,许多科学家并不认为监测犬能够彻底取代核酸检测,这些训练有素的狗狗或许能在人群聚集的场所进行快速筛查,但其后仍然需要核酸检测来进行最终确认。但仅实时检测这一特性已经可以大大提升检测效率,为疫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常态创造可能。
目前,对于新冠病毒引发人体产生的特殊气味,科学家们口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究竟为何,人们尚不明确。各地所进行的尝试中,有的运用患者汗液训练狗狗,有的则运用衣物。若能确定气味分子的来源和成分,训练机构便能更加高效的培训更多监测犬,以投入现实检测的需要。
Adalja博士则提出,监测犬对于气味的反应或许能引发一种类似呼吸酒精测量仪的新发明。不过,在那之前, 法国、沙特阿拉伯、芬兰等许多国家的政府或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训练监测犬,并在机场、建筑工地等各类场所派出“缉毒队”。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确可能会在生活中看到缉“毒”犬穿梭于人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