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下|Facebook主宰资讯传播 未来会否逆转?

撰文: 伍振中
出版:更新:

若问一众香港网民多数从哪种途径接收新闻资讯,或许十之有九都会回答:“梗系Facebook啦。”
Facebook强大的内容传播能力某程度上主宰了互联网时代的新闻资讯传播趋势。但想深一层,Facebook其实不是新闻资讯生产者,大小传统及新兴互联网新闻媒体、时事评论专页、关键意见领袖(KOL)专页才是内容提供者。从本质上来看,两者之间应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但现时平台内容产生的收益分配机制显然未能与两者的关系相匹配。

互联网新闻・上|细看媒体电子转型路 虚拟世界中寻觅新闻价值

“在Facebook兴起初段,作为一个early-adopter(早期参与者),是可以跟着这个平台一起发展的,有机会靠Facebook这个渠道将讯息传播到以往单靠传统媒体未能传播到的地方。这最终造就了近几年新媒体和KOL的崛起……但经过这么多年,它们在Facebook发展下得到的相应回报很少。”本地社交媒体营销公司MORE Digital共同创办人兼市场总监Rem Chiu接受《香港01》访问时说。

Facebook、Instagram会是你主要接收社会新闻资讯的平台吗?(Getty Images)

Rem认为,尽管Facebook这类平台的广告收入惊人,但很多内容创作及提供者无法单单依赖这类平台给予的报酬营生,而是需要找其他收入来源,譬如代言、产品宣传广告或其他副业。

Rem与另一创办人Kristen Mo创立的MORE Digital主要为顾客提供社交媒体管理、SEO最佳化、互联网广告市场推广等服务,也会为一些公司提供训练工作坊,教授社交媒体营销技巧。

澳大利亚政府在2月通过的《新闻媒体议价法案》,就是希望改变社交平台与新闻媒体之间的不对称关系,强制科网平台就着采用新闻内容向新闻媒体付费。由于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在立法层面去规范科网平台与新闻媒体的内容收益结算关系及厘清仲裁机制的国家,而该法案势将为未来新闻行业的商业模式定调,故澳大利亚此项法案备受国际关注。

澳大利亚国会在2月份通过《新闻媒体议价法案》,强制科网平台就着采用新闻内容向新闻媒体付费。(Getty Images)

除了澳大利亚,由于欧盟年前亦已修改《版权法》,要求Google等科网平台企业需要为其用家作出的侵权行为负责,于是法国本地新闻媒体业界联盟APIG及《世界报》(Le Monde)、《费加罗报》(Le Figaro)等当地领头羊大报今年初已率先自行与科网平台签妥涉及相关版权报酬的合作协议;美国国会去年10月亦有类似议程提案,建议让各大新闻媒体并肩组成联盟,一起与科网平台磋商条款细节。

对于澳大利亚政府要求科网平台向新闻媒体付费一事,Rem跟Kristen皆同意通过立法能够为新闻媒体开拓多一条收入途径。但Kristen提到较少人关注到的一点,就是这一强制新闻付费方案立法后的实际操作情况。“我认同它能带来更多收入。但换个角度来看,当新闻媒体接受这些科网平台的金钱后,会否变相更依赖这些科网平台,从而进一步巩固这两个领头羊(指Facebook及Google)的地位?这就完全不是向‘反垄断’方向去走。由此我一直不是想得很通:当新闻媒体更依赖科网平台,Facebook、Google不是变相更具话语权,得以对新闻内容作出更多可能的箝制吗?”

MORE Digital客户总监Kristen认为,当新闻媒体更依赖科网平台,Facebook、Google可能变相更具话语权,从而对新闻内容作出更多可能的箝制。(受访者提供)

“当Facebook不高兴,澳大利亚人就没法在平台上看ABC、BBC这些主流媒体,甚至一些危急新闻也没法显示。日后又会否出现类似情况呢?” Kristen说。

Facebook早前因与澳大利亚政府及当地新闻业界就新闻付费协议的细节谈不拢,于是将平台上所有澳大利亚新闻下架,并禁止澳大利亚使用者阅览及转发新闻,借此威胁对方让步。最终,Facebook与当局达成共识,重新恢复显示及容许当地使用者阅览所有新闻资讯。

科网巨企随机更改平台的内容呈现方式准则,Kristen及Rem早已见惯不怪。社交媒体营销公司其中一大“任务”,正正就是经常需要与Facebook和Google “玩游戏”。Kristen及Rem深知现时的互联网经济生态基本上就是要跟随由单一平台设立且随时变更的规则标准,去制订互联网营销方案。

Facebook早前因与澳大利亚政府及当地新闻业界就新闻付费协议的细节谈不拢,于是将平台上所有澳大利亚新闻下架。

“作为一个使用者,我们很难判断平台何时会改变游戏规则,变相我们时刻都需要留意着它的变化。现在(内容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愈来愈大,你(要有曝光率)一是内容做得很好,二就是在广告费下重本。”Rem说。

根据工作经验,我们无时无刻面对演演算法的改变。譬如,上个月我们还在说‘做影片’(点选率)会很好,下个月就会轮到‘直播’才很好等等,经常会无所适从。
MORE Digital联合创办人Rem
Rem认为,尽管Facebook这类平台的广告收入惊人,但很多内容创作及提供者无法单单依赖这类平台给予的报酬营生。(受访者提供)

可是,像演演算法之类备受争议、由Facebook自行主导及修改的资料工具,往往就是互联网营销的一部份。她们并不认为Facebook会撤销这种内容呈现运算机制。“我认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本身不可能失去演演算法的。因为没演演算法,那就是按(文章发帖)新旧时间排行,那么,很多人便会利用这特质去‘洗板’,反而会让很多使用者感到厌恶。” Rem说。

内容提供者和平台谁比谁大?

那么,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凭着这些资料驱动(data-driven)运算工具技术,以Facebook为首、肩负着资讯传播角色的社交平台是否就全占上风,使用者几乎毫无反抗力量?

换个角度来看,基于上述提到,内容创作及提供者与平台之间应该是双方对等的共生关系。作为平台,Facebook需要留住内容创作及提供者,才能留得住使用者。如果没了具声誉的传媒提供内容,一众“标题党”、“内容农场”等非由传统媒体产出的相关帖文将会占据Facebook平台介面。那么,一大批对“认真”接收新闻有需要的读者就不会透过Facebook接收新闻资讯,又或者自行寻找替代平台。

各型别社交媒体、影片分享网站成为当今社会资讯的重要传播渠道。(Getty)

今年初,香港发生了一场社交媒体“移民潮”,各路互联网KOL纷纷倡议网民“转场”使用诸如MeWe、Parler等新兴替代社交平台,弃用Facebook。不少本地新闻媒体、特定范畴资讯内容专页、个体商户都在这些替代社交平台上开设专页,给广大网民“多一个选择”。

这足以证明,撑起Facebook的始终是使用者和一众内容创作及提供者,后者并不全然需要依赖Facebook。

今年初,香港发生了一场社交媒体“移民潮”,各路互联网KOL纷纷倡议网民“转场”使用MeWe。(MeWe)

虽然就着目前互联网生态而言,Facebook依然占据着垄断地位,扼紧社会资讯及主流新闻的主要传播渠道,另一其旗下应用程式Instagram亦是主宰着民众互联网社交生活的大众产品。然而,前者在管理使用者资料及盈利模式上为人诟病,加上假新闻及假资讯等丑闻,已为未来埋下经营危机。

Rem提到,现时网上陆续开始出现一些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去中心化的新兴社交媒体平台,虽然未为大众所熟悉,但不失为将来互联网社交的可行发展方向。

当产业利益过度倾斜某单一巨企时,自由市场终究会产生一种反馈机制,以弥补过度中心化带来的缺陷。相信强大如Facebook之类的科网巨企,也没法规避这种无形力量。

(节录)

上文节录自第259期《香港01》周报(2021年4月6日)《Facebook主导资讯引流角色 未来将会逆转?》。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59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对选举改革的积极反思 把港人治港落到实处

“忠诚的废物”只是善意鞭策 对话田飞龙:“一国两制”正在换个活法

苏州过后无艇搭 被忽略的首份白皮书和习近平劝告

“农业园”能否成为香港农业救命草?

欧洲疫情爆发一年 历程峰回路转 后续仍难预料

媒体电子转型的存亡之秋:在互联网世界中寻觅新闻价值

《民法典》实施之后 说好的“新时代女性”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