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民地武・一|政变、缅族与罗兴亚:若开军新势力如何搞局?
缅甸局势已持续动荡两个月,而决定军方能否稳定局势并兑现一年以内重新大选及还政于民的最关键因素,莫过于同样掌握枪杆子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后称民地武)的取态与动作。
目前,无论是军方还是被推翻的前执政党“全国民主联盟”(后称全民盟),都在积极拉拢各方民地武,其中近年迅速崛起、战力凶悍的若开军(Arakan Army)是一股重要力量。更让外界担忧的是,若开军强烈的地方自决目标以及该地区近乎无解的罗兴亚人难民危机,都可能在混乱局势期间酝酿出更大危机。
在近年因罗兴亚人事件备受国际关注的若开邦,其主要种群是以相信佛教的若开族人为主,而相信伊斯兰教、不被缅族及缅甸其他民族视为国民的罗兴亚人只是该邦的第二大族群。此等分野也反映在其区内的民地武力量分布之中,一方面有与缅族主导的国家政府素有对抗、却在排拒罗兴亚人立场上与政府一致的若开族力量,另一方面则是罗兴亚人在备受其他族群挤压下自立起来的武装力量。
若开族民地武的特色是其因争取更大自治权的主张与他族一致,而得到他族支持。先有成立于1968年的若开解放军(ALA),此军由在缅甸东部缅泰边境的克伦民族联盟(KNU)支持成立,经过历年冲突之后势力不张,最终在2015年与军方签下了停火协议,其代表亦有出席本年3月27日的缅甸军人节活动,继续与缅军表示和好。
然而,此刻若开邦内最具实力的是2009年才成立的若开军(AA),最初也是在克钦独立军(KIA)的外援下成立,在后者的军营内接受训练和武装,并在辅助参与了两次大规模交战(即2011年克钦独立军与缅军交火和2015年果敢军事冲突),拥有充分实战经验之后才返回故土若开邦。由于年轻的若开军最初不拥有自身根据地,不像其他已坐拥“国中之国”、享受高度自治权的大型民地武,因此具有突出的革命性质,会为夺取地盘和宣示主权采取现已少见的激进做法,迅速成长为缅军的心腹大患。
由于军方此前在3月10日撤销对若开军的恐怖组织认定,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试图拉拢政变期间保持停火的若开军。不过,随着缅军与克钦独立军等民地武战事升级、军方镇压程度越发血腥,若开军与其他盟友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3月30日发表声明,指不会延长原定于3月31日结束的单方面停火,“会与进行这场革命运动的各民族同胞、兄弟组织站在一起自卫反击。”而一旦若开军大举投身战事,局面势必会更为复杂。
手段激进 频繁开火
若开军究竟实力如何?据网站“缅甸和平监测”(Myanmar Peace Monitor)的数据,若开军拥有3,000军力,在一众老牌民地武中不算突出。不过,这只队伍更让人畏惧的是其风格激进,例如会频繁采用现已少见的绑架手段。“美国和平研究所”(US institute of peace)去年指出,若开军在2017年绑架了50名邻邦钦邦(Chin State)平民之后,开始更密集地绑架军警和政府官员,有时更包括国营企业高管和外资企业外籍员工。
虽然许多人质最后安然无恙,但也有不少在缅军粗暴的营救行动中丧命,例如若开邦城镇布帝洞(buthidaung)的“全民盟”一号人物乌耶奈(U Ye Naing,音译)于2019年12月被绑架后,因缅军直接对若开军基地发动空袭而身亡。在此环境下,大批官员纷纷辞职保命,达到了若开军弱化官僚机构、在邦内宣誓自身主权的目的。
若开军另一特点就是悍不畏死,会更频繁地对缅军发动攻击。其在2019年1月4日(缅甸独立日)之时,投入百名士兵对若开邦四个警察局进行了协调攻击,造成13警察死亡、9警察受伤。若开军的2019年年度总结还称,其在当年一共与缅军发生681次超过30分钟的交战,导致政府安全部门3,562人死伤,具体数字虽然无法核实,但无疑是缅甸近几十年来最激烈频繁的交火。
另外,若开军不像其他多在丛林作战的缅北民地武,而是会直接在公路或水路交通要道活动,例如拦截船只、扣下钱财以及为政府安全部队提供的补给、劫持人质等等,这能帮助若开军建立起对于邦内物流的控制权,也导致其发动攻击时能造成更大损失。再加上若开军与本土政党千丝万缕的关系(若开军总司令通米亚良的岳父是若开邦议会议长),这支军队在若开邦内的军力、财力和政治实力都越发显著,也成为近年来令缅军最为头疼的力量。
长年被剥夺感累积后爆发
关于若开军会为何会在近年迅速冒起,其实是源于若开族人民长期在政治、经济和地理上被孤立,与由此滋生的被剥夺感化成了武装自决的执念。
与许多曾独立建国的缅甸少数民族一样,若开邦曾在公元4世纪至18世纪拥有一个强大富有的王国,古称“阿拉干王国”。尤其是在15世纪起海上贸易兴起之后,“阿拉干王朝”因为西邻孟加拉湾的天然优势,成为了繁华的贸易枢纽。不过,该地区于1784年被缅甸贡榜王朝吞并,之后又先后经历了英国殖民和日本二战搅局,最后在缅甸独立后,也被长期掌权的军政府系统性孤立,陷入贫穷落后。尤其是军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消灭了若开地方武装后,为阻挡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间互联互通,而刻意忽略交通建设,而若开邦本就因东部的若开山脉与缅甸其他地区隔绝,因此长期处于隔绝而贫困的状态。
就算在缅甸从2010年起走向开放并吸引了大量外资,且若开邦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了中国降低对马六甲海峡依赖性的重要一环——中缅油气管道的起点,印度也为推进其“东进策略”在若开邦首府实兑兴建港口,但这些项目的利益绝大多数流向了军方和中央政府,而未用于提高若开民众的生活。世界银行2019年的报告指出,若开邦人均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且78%民众生活在平均线以下,而且相较于其他区域,若开邦民众更难享受到卫生用品、电力和饮用水。
另外,若开人也一直对于政治权力的缺失感到愤恨。例如在2015年大选时,争取民族自决的若开本土政党“若开民族党”(ANP)虽然在国会上下院一共拿下22席(该地区共有29席),在若开邦本地议会35席中拿下22席,但全民盟还是任命本党官员而非“若开民族党”成员出任若开首席部长,引起当地极为不满。在2020年大选中,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又因疫情为由取消了若开邦17个乡镇中9个乡镇的投票,当地七成人民失去投票权。
地理、经济和政治上的被剥夺感,使若开邦民众更激进地追求自治。“若开民族党”本地分支的秘书长吞奈温(Tun Ne Win)就指出,“我们感觉仍处于殖民时代,因为没有任何自主决定权,中央政府统治一切。”若开军总司令通米亚良也不断强调这一情绪,他多次激情向同族人民宣讲“要挣脱缅甸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枷锁”。再加上对1784年之前“阿拉干王朝”黄金年代的缅怀,这些情绪汇聚起来,就成了大量年轻人投身武装抗争的原动力。
罗兴亚难民问题更加无解
这样一支激进、极端、有强烈自决渴望的民地武,一旦主动参与当下局势,无疑会提升缅甸陷入长期内战的风险。除此之外,外界观察者也担心这会导致罗兴亚人难民危机更加无解。
正如缅甸中央政府对若开邦的孤立,中央政府与若开族同时也对邦内信仰伊斯兰教的罗兴亚人实行系统性隔离,拒绝给予其公民身份和权利。最终伴随着不断升级的摩擦和仇恨,双方在2012年和2017年爆发两次种族冲突,后者演变为缅族军方对罗兴亚人的系统性清洗,联合国数字指这导致逾74万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只能栖身难民营内。
如此激烈的仇恨究竟从何而来?尽管早在8世纪就有阿拉伯商人来到若开邦并定居,如今的种族仇恨事实上是近代的产物。
在缅甸1826年输掉第一次英缅战争、若开邦沦为英属印度殖民体系的一部分后,英国鼓励孟加拉吉大港的移民顺着孟加拉湾前往若开邦补充劳动力。大量外来者自然会受到本地人的敌视,而这种“外来穆斯林”与“本土佛教徒”的身份对抗又在二战时被英国及日本人利用,例如日军武装起佛教徒助其反抗英国殖民,英国则将当地穆斯林组成情报小组“V支队”(Force V)用于打探日本会否入侵印度。“V支队”1942年还犯下“若开大屠杀”,10万佛教徒殒命,这奠定了若开族对罗兴亚人延续至今的仇恨基调。
到了缅甸建国后,若开邦经济迟迟未得到发展,加剧了若开族和罗兴亚人抢夺资源的争斗。再加上许多若开族青年不堪贫苦外出打工,导致当地若开族人口比例越发下降,加深了其对于家园被他者占据的恐惧。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所2010年论文指出,当时罗兴亚人在若开邦人口比例达到45%,生活中的冲突很容易上升到种族对立。
而在长年的歧视和压迫之中,罗兴亚人也在2016年发展出自己的武装组织“若开罗兴亚救世军”(ARSA),成为了该地若开族民地武组织外的另一力量并在2017年8月对30个警察局发起袭击。缅军遂开始进行大规模镇压和驱赶,致使逾74万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沦为难民。如何安置他们成了举世难题,本已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孟加拉不愿让出工作机会,其他穆斯林国家接收难民意欲缺缺,而缅甸政府虽然早在2018年6月就与联合国达成难民重返计划大纲,但却并未付诸实际行动,且许多罗兴亚难民也抗拒回到那片拥有惨痛回忆的土地……
再加上疫情以及如今缅甸的动荡局势,罗兴亚人问题越发无解。若开军以及若开民族党无疑会藉混乱局势同时与军方和全民盟谈判,以谋取更多自治权,但也可能会被卷入全国范围内的内战,罗兴亚人问题势必会被抛在一边。
就算若开邦能如愿以偿谋得更大程度的自治、走上繁荣与稳定,但若开族整体对罗兴亚人的敌对态度已决定了双方很难关系转圜,即使若开军未有参与清洗罗兴亚人,也很难想象到未来会主动参与解决罗兴亚人问题。罗兴亚人、若开邦乃至整个缅甸的出路在哪里?目前没有人能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