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地震|民主改革十年终难产 长年制裁社会落后致“救援悲歌”
缅甸中部发生规模7.9级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当地估计可能有过万人丧生。这次地震不仅破坏力强,还曝露出缅甸发展落后、道路基建极老旧及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今次灾后的救援工作。
事实上,缅甸过去数十年长年在军政府统治及国际制裁下,社会底子积弱太深,尽管2010年后迎来10年的民主改革,重新对外开放,但于2021年军事政变后又再度封闭起来,国家错失数十年的发展机会,陷于严重落后的局面。
地震至今已造成2000人死亡,数目恐怕持续上升,美国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甚至估计最终死亡人数可能上万。
由于缅甸受到持续冲突影响,加上部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通讯中断,在摄度40度高温下,食水供应严重不足,当地目前情况非常严峻。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上周六表示,这次地震严重损坏了主要桥梁和道路等关键基础设施,导致人道主义行动难以进入有需要的地区,“仰光—内比都—曼德勒高速公路的受损导致服务中断,裂缝和路面变形迫使高速公路巴士停止运营。”
备受孤立的军政府最高领导人敏昂莱将军(Gen Min Aung Hlaing),因此罕有呼吁国际社会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
如今救援情况异常严竣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军政府下被长年制裁的缅甸,国内基建、医疗等设施发展十分落后。南部的仰光作为国家经济命脉,跟首都内比都,以至今次震央附近的第二大城,仅靠一条主要高途公路连接,建于百年前的铁路网络尽管连接多个主要城巿,然而破旧不堪、颠簸又缓慢。
除了重要干道受损外,因反对军政府统治而建立的文人平行政府“民族团结政府”(NUG)表示,初步评估今次地震破坏最少2,900座建筑、30条道路和7道桥,内比都和曼德勒的机场都因损毁严重而暂时关闭。
一个世纪也没有多少发展……
缅甸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国民每年所得平均仅约1,180美元(约9,179港元),全国六成人口从事农业,主要种植稻米、小麦、甘蔗等。另外,缅甸拥有丰富矿产,包括有钨、锌、铝、石油、钢玉和玉石,其中红宝石及翡翠之质素全球最高。然而这些天然矿产及资源却从未让这个国家摆脱贫困。
从1962到2011年,缅甸在军政府接近半世纪统治下,长年遭国际社会制裁,国家资源受到军方掌控,社会发展基本上停摆,贫困与内部武装冲突交织。
缅甸经济总体水平在二战之后并没如其他国家大幅的提高,反而还有所下降。翻查数据,1936年缅甸人均年收入776美元;经过近70年,2004年11月的统计数字,缅甸国民人均年收入仅224.5美元,可见缅甸的经济发展倒退不少。
民主改革曾现曙光 疫情前仍吸纳大量外资
2010年,缅甸开始民主改革,翌年,总统登盛(Thein Sein)上台,缅甸实行全面经济改革,放宽投资政策,改革税率及法律制度,外商在缅甸的投资也迅速增加:外来投资金额由2010年的300万美元大幅提升至2011年的20亿美元。当时货币政策的改变使缅币升值近25%,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为8.8%,国民人均年生产总值上升至1,300美元。
2015年11月,缅甸举行25年来首次大选。经过点票,由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所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全民盟)取得执政权,结束军政府长达54年统治,以及亲军方的巩发党大约5年执政。其后全民盟及军方依照宪法组成政府,昂山素季2016年起出任国务资政。
在开放后的数年来,外界一直视人口年轻而庞大的缅甸为东盟的“新金蛋”,有巨大的投资及发展潜力。缅甸亦有望凭借外资及廉价的劳动力,赶上工业化的“最后窗口”,仰光的服务业及巿中心发展已现新气象,外国旅客数目显著增长。
2015至2016年,缅甸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94亿美元(约731亿港元),石油及天然气行业吸引了最多外商投资,其次为运输及通讯,之后是制造业。
缅甸外国直接投资(FDI):
但由于缅甸本身发展已停摆太久。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认为,这些投资仅属“凤毛麟角”,占缅甸真正所需资金的一小部分,因估计未来10多年,缅甸各大城市需要1,460亿美元(约1.14万亿港元)的投资,以建设基础设施满足现有及预期新增人口的需求。
2015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指出,缅甸是区内最缺乏基础设施的国家。在2015年,缅甸只有38.9%的道路已铺设好,而整体的道路密度更属区内最低。
可是,还未来得及吸引更多外资进驻,便碰上令缅甸再陷入隔绝的新冠疫情。
政变吓走外资 或已错失最后机会
翌年2月,该国更发生军事政变,民选的全国民主联盟政府遭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Min Aung Hlaing)推翻,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总统温敏(Win Myint)即被捕。
军事政变及国家动荡吓坏外资,经济再次陷入停顿,外资涌入缅甸的短暂时代悄然告终。不少人认为,缅甸错失了工业化、让国家经济升级转型的最后机会。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FR)资深研究员Joshua Kurlantzick便形容,政变令缅甸已经成为失败国家。
民地武冲突不止 已陷内战泥沼
何况缅甸自脱离英国独立伊始,基于殖民时期种下的祸根,内部的民族冲突一直持续,中央政府、军方、民族势力、宗教等力量互相牵制,无法为政治权力、资源、开发利益及土地等问题达成满意共识,政府军与民地武的武装冲突此起彼落。
在这次7.9级大地震前已深陷内战泥沼,亟需人道救援。正如以上所说,缅甸经济原本已不发达,加上已陷入四年内战,军政府与各地武装激战连连,2000多万人本已需要人道主义援助,大量人口受饥饿折磨,电诈园区只是缅甸诸多“征状”的冰山一角。
战火还重创当地医疗和应急机制,且令基建残破不堪并导致物资短缺,原本可以协助救援的非牟利组织亦因军方掌权而停止运作。祸不单行的是,缅甸电力供应和通讯网络不稳,且限制新闻自由、阻隔外界联系,难以应付重大自然灾害。
目前,缅甸大部分地区不受军政府控制,而是由各民族叛乱分子和民兵组织管理,故此收集可靠资讯极为困难。其中,今次地震的震央位于缅甸中部实皆地区,该地区饱受内战蹂躏,军政府、亲军方民兵和叛军团体争夺控制权,并设立检查站,导致公路和河道通行极其困难。
国际特赦组织表示,对于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来说,这次地震“来得太不是时候”,民众处境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