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向苹果宣战意味什么:数据争夺战“后2020”开打
12月中,Facebook于《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多份美国大报刊登全版广告,以〈我们为各地小企对抗苹果〉为题抨击苹果公司,指该公司的私隠保新政策,将对小企业带来“毁灭性影响”。Facebook挟着为小企业申冤之势,向一直被指“垄断巿场”的苹果公司“宣战”,但Facebook自己在用户数据管理上也是劣迹班班,指摘来得没太大说服力。
两间科企巨擘为了我们的数据“正式决斗”,揭示踏入2021以后,一众科企及国际社会的“数据拥有权”争夺战势将白热化。
苹果明年初起推出新措施,于其流动装置系统iOS 14 新增“应用程式追踪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的私隐保护设计,以限制手机程式搜集可用于目标式广告的资讯,并在用户安装新程式时询问用户是否准许程式追踪资讯。若发现开发商违反新规定,苹果有权要求对方更改,否则将被App Store移除下架。
然而,不少软件开发商目前均会预设搜集用户资讯,以赚取目标性广告收入。Facebook表示若事先须征求用户同意,将限制小企业推出个性化广告及其接触客户的能力,有可能令社群广告收入锐减60%,最终或令许多应用程式和网站将不得不开始收取订阅费用,或者增加更多内购功能以维持生计,势将令互联网变得“更加昂贵”。
苹果则重申,用户有权知悉个人数据何时被收集及第三方共享,亦有权选择是否允许这样做。苹果强调新措施并未要求Facebook等公司改变原有经营方式,只是在收集数据前必须寻求用户的授权。公司原定于今年9月发布iOS 14时一并推出这项新措施,最终延至明年1月1日起实行,好让开发商有时间适应相关改变。
Facebook指摘苹果的新措施是双重标准,认为对方利用自己的市场主导地位来收集用户数据,却不许竞争对手这样做,苹果是“口说事关私隐,但实际上是为了利润”。
不和已久 却有着共生关系?
Facebook和苹果的业务性质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前者为数十亿用户提供免费的社交和通讯工具,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后者出售昂贵硬件设备,收益大部份来自设备和App Store应用商店。纵使业务上看来并非直接竞争对手,但在未来只会更形重要的数据产业上,关于用户数据拥有权及私隐管制的争论势将更白热化。
在公司领导层面的舌剑唇枪,早已看出两间巨擘在经营理念,以至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在2010年,苹果创办人乔布斯(Steve Jobs)就曾警告Facebook要注意隐私问题。现任苹果行政总裁库克(Tim Cook)于2014年亦批评,Facebook把用户看成一种产品,从广告中赚钱,并玩弄他们的隐私。2018年,库克又曾表示苹果本可以效仿Facebook利用数据销售广告,但公司“选择不为之”。
这多少说明了长期以来,让苹果自感其商业模式比Facebook“更为崇高”。苹果产品走的是“高价而质优”的路线,强调系统的安全性及私隐,Facebook产品(包括fb、IG及WhatsApp)均是以“终身免费帐户”作招徕。Facebook行政总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则曾直接批评苹果的产品价格昂贵,又批评App Store疾碍创新与竞争,经营方式就像玩《大富翁》游戏收租方式一样。
不过,Facebook与苹果有着共生的关系。一方面Facebook需要苹果广大的iPhone用户,而另一方面苹果则需要Facebook旗下如WhatsApp、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产品。两间科技巨擘过去十多年于全球建立起超然的巿场关系,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早已是昭然若揭。数码及社交平台产业发展至今,谁也离不开他们,他们也离不开对方。
借力打力 帮《要塞英雄》开发商告苹果
作为全球最富有的公司之一,苹果的iOS平台一直以来被外界视为垄断市场。近年,苹果卷入了一系列法律诉讼,还有指控认为苹果滥用其占主导地位的App Store向开发者强加不公平的条款,亦有人批评苹果企业没有缴纳合理份额的税款。
一直以来,苹果及Google都会向分别在App Store及Google Play Store上架的应用程式收取高达30%的佣金,尤其在iOS系统,所有支付都必须经过苹果,引起不少应用程式开发商不满。今年8月,游戏开发商Epic Games在其皇牌游戏《要塞英雄》(Fortnite)中,避开App Store导入直接向Epic Games支付的机制,《要塞英雄》随后一度遭苹果下架。
Epic Games此前制作动画短片,揶揄苹果垄断巿场手法独裁:
向来,无论玩家付费购买游戏,抑或在下载游戏后持续“课金”升级装备、角色、开启新功能等,苹果和Google都会向游戏商收取高达三成的手续费。Epic Games指控苹果以垄断方式营运App Store,禁止第三方的支付渠道,誓言兴讼反抗。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Facebook最近于是计划帮助Epic Games打这场官司,在案件开审之际协助提供相关资料和文件。Facebook质疑,苹果的新措施是以“私隐为名、谋利为实”,令小企难以继续投放个性化广告,被迫改以订阅或程式内付款(in-app payments)等方式获取收入,好让苹果可从中抽佣。
苹果“识趣” 向小型开发商减一半佣
不过,苹果于上月中宣布将佣金减半至15%,就着长久以来备受批评的App Store抽佣制度,作出了明显的让步。但这项佣金减半计划,只适用于年收入少于100万美元(约780万港元)的小型开发商。对于这类小型开发商而言,相当于可保留多15%的App Store收入,绝对是个好消息。
苹果虽然声称这项政策惠及“绝大多数”的应用程式开发商,但拒绝透露涉及App Store的具体收入有多少。而根据分析公司Senor Tower估计,98%的开发商都会符合该项减半佣金政策,但该批开发商只占App Store去年盈利仅5%。这意味苹果在这方面的影响甚微。
两害取其轻 用户该取谁?
虽然如此,外界对于Facebook这次化身正义之师声讨苹果,似乎都显得不敢恭维。《纽约时报》评论员Greg Bensinger就形容,两间公司的数据私隐权之争,情况有如“歌利亚对歌利亚”(Goliath vs. Goliath),两边不讨好,无利消费者。
专注于隐私的非营利组织“电子前哨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认为,Facebook保护小企业的姿态及其对苹果的攻击是一场“可笑的运动”。由于这类广告模式的收入鲜少能真正到达内容创作者或开发者手中,反而更多是落入Facebook、Google等“数据经纪人”的口袋之中,小商户只能透过向他们付款才能受惠于这些用户数据。
简而易之,Facebook商业模式所“贩卖”的根本就用户数据。“电子前哨基金会”又指,Facebook“发烂”是想要转移用户对其“反竞争行为和隐私问题等不良记录”的注意力。该会反而对苹果的新措施颇为赞赏,认为此举能够“让用户更了解应用程式正在做什么,有助于保护用户信息免受滥用”,这项功能是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减少开发者的滥用。
Facebook比苹果显得拙劣的地方在于,对于用户数据保护不周、出售数据、打击假新闻等问题上,每每是疏于纠正,死守免费服务模式。然而,用户的信任程度已回不过去,各地掀起“删fb”或转会潮(如mewe),年轻新世代用户亦不再依赖Facebook,甚至根本没有Facebook帐户,埋下未来十年的经营危机。加上在全球反垄断和欧洲强调“数码主权”等大形势下,私隐问题无可避免会对Facebook原有的经营模式构成挑战。
作为消费者、数码公民,我们活在今天也许已离不开Facebook或苹果等智能产品,只能被动的任由个人数据被收集,不论数据是落到Facebook、苹果、Google或是阿里巴巴手上,我们都没有太多的控制权,因此政府在这方面必须适度监管。不论是Facebook还是苹果,我们都不应全然尽信,在数码主权和个人私隐应有更强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