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疫苗被叫停 腺病毒疫苗是否安全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全球民众正热切期待新冠肺炎疫苗面世,其中牛津大学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共同研发的疫苗原是被寄予厚望的代表之一。然而,阿斯利康日前发表声明指,一名新冠疫苗测试者在接种后,出现“不能解释的疾病”(unexplained illness),故决定暂停第三期临床测试。
除牛津疫苗外,中国康希诺生物和俄罗斯“卫星V”(Sputnik V)的疫苗等也是同类型重组病毒疫苗。究竟腺病毒疫苗的原理是什么?是否不及其他类型疫苗安全?

这款名为AZD1222的疫苗,是由一种感染了黑猩猩的普通感冒病毒的弱化版本(腺病毒)制成。原本已经进入较大规模的第三阶段临床试验,在英国会有逾一万人测试者参与、美国有三万人、南非有2000人,巴西则有5000人参与。

研究团队在此前的人体测试中发现,该疫苗不会对参与者造成任何严重的不良影响,只会引起一些轻微的副作用,例如肌肉疼痛和发冷。

牛津大学团队利用黑猩猩的普通感冒病毒的弱化版本(腺病毒)制成疫苗。(路透社)

这类腺病毒疫苗属于非复制型病毒载体疫苗或重组病毒疫苗,是以基因工程将病毒棘突蛋白基因添加到腺病毒(adenovirus),进入细胞后卸载基因,继而诱发免疫反应。

其原理是透过在腺病毒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钥匙”,无害的腺病毒戴上S蛋白的“帽子”,假装自己很“凶”,让人体产生免疫记忆。

技术相对成熟 不乏成功案例 

腺病毒疫苗这种技术并非全新,相对成熟,过去曾用于动物的狂犬病和犬瘟热,强生(Johnson & Johnson)也曾以腺病毒制造爱滋病病毒(HIV)和伊波拉疫苗,在人体测试上初步均见成效。强生这次针对新冠病毒开发的腺病毒疫苗,亦计划于九月展开第三期临床测试。

传统的疫苗一般可分为,灭活性疫苗(killed vaccine)以及活性减毒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虽然活性减毒疫苗的效果较灭活性疫苗为佳,但对于一些较有危险性或致命性的病毒,如爱滋病病毒、伊波拉病毒、马堡病毒等,在使用上仍有安全性的疑虑。而腺病毒疫苗等重组病毒疫苗,则属于第二代疫苗。

腺病毒疫苗过去不乏成功例子,如爱滋病和伊波拉疫苗。(Getty Images)

不过,利用重组腺病毒作为载体将目标蛋白之DNA序列带入体内,除了没有传统疫苗危险性之外,经实验证明可同时引发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以及特异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反应,达到全面性的保护效果。

腺病毒载体型疫苗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制作简单、安全、有效的特性,并能够对使用者产生长期的保护效果。

缺点则是,此类疫苗研发需要考虑如何克服“预存免疫”。以进入临床试验的重组新冠疫苗为例,该疫苗以5型腺病毒作载体,但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曾感染过5型腺病毒,体内可能存在能中和腺病毒载体的抗体,从而可能攻击载体、降低疫苗效果。

腺病毒疫苗的好处是,制作简单和安全。(路透社)

安全性不如其他疫苗?

那么,腺病毒疫苗与其他类型疫苗的安全性比较如何?

首先,mRNA疫苗安全性最令人看好。因为它没有传染性,不是一个毒株,只是一段序列,包在一个安全的载体里面。而且mRNA在体内可以被酶自动生物降解的特点增强了其安全性。同时,正因为mRNA在体内容易被酶降解,增加了不稳定性,也可能影响其有效性,至今从未有过mRNA疫苗正式面世。另一类DNA疫苗则存在和人体基因结合的风险。

(资料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至于减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前者不适合用在传染率、致死率高的疾病,如新冠肺炎病毒,因为它感染人体的风险在所有类型的疫苗中是最高的。而后者则以病毒本身病原体制成,但病原体已经被高温或化学物质杀死,较减毒疫苗安全,惟缺点是可能需要追加接种以维持保护力。

总括而言,腺病毒疫苗或许不如mRNA核酸疫苗般安全,但较灭活疫苗和DNA核酸疫苗在安全性方面为佳。这次牛津及阿斯利康的疫苗在第三阶段临床测试遭遇挫折,但也不代表研发已告失败,反而是一个提高疫苗安全性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