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英国对往日殖民认错 哈里王子口中“令人不舒服的”历史

撰文: 林君颖
出版:更新:

非裔美国人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在全美乃至全西方国家引发反种族歧视浪潮,昔日帝国主义在全球扩张、侵略的历史亦重新受到瞩目。

日前,英国萨塞克斯公爵哈里王子(Henry Charles Albert David Mountbatten-Windsor)与妻子梅根(Meghan Markle)通过视频表示:“必须承认大英帝国过去的历史,尽管这是令人不舒服的”,此话一出,受到英国保守派议员抨击。哈里认为,这是关于正义与平等权利讨论的一部分,今日的英联邦必须要承认大英帝国的过去,并追随那些同样承认过去并视图纠正错误的人,否则无法前进。

回顾近代英国的历史,大英帝国辉煌的背后,的确血泪斑斑。

英国萨塞克斯公爵—哈里王子与妻子梅根一同表示,大英帝国要向过去的殖民史认错。(AP)

独特宗教认同与海外扩张

英国如何建立起庞大的日不落帝国?在14至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尽管加深了英法民众的敌对意识,但也促成国族认同萌芽。战争结束后,英王亨利七世(Henry VII,1457-1509年)不仅投资建立造船厂,还建造比过去更大的战船,并连续颁布促进贸易发展的航海法案,促进了英格兰地区语言的统一。

到了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年)时期,继续扩展海军,设置专属事务处、船坞、战备船与常备皇家海军。累积的海军实力,终于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1603年)时代开花结果。当时海军将领弗兰西斯・德雷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1540-1596年)探索新航线,并于1588年以私人战船击退号称“无敌舰队”的西班牙海军。

16世纪初,欧陆展开宗教改革运动,新教鼓励教会人士从事商业政治活动,认为赚取越多金钱,不仅能荣耀上帝,也代表受到上帝眷顾。

德国社会学者韦伯(Maximilian Karl Emil Weber,1864-1920年)在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指出,由于新教将信仰、道德观与职业、金钱结合,萌发了早期资本主义观念——重商主义(Mercantilism),加上基督宗教的传教热情,以及航海技术进步后引发的海外探险风潮—地理大发现,让基督徒带着优越感并为了商业经济利益向外扩张、寻找商机,进而建立殖民地。

而英国圣公会除了带有新教的商业、扩张特质外,由于与特定国家政府保持紧密联系,教徒都有着“对政治力量明智而敏锐的使用是应担负的一种责任”的普遍认知。

英国画家卢戴尔布格(Philippe-Jacques de Loutherbourg)于1796年所绘的画作《对决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役》。(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日本学者井野濑久美惠研究,18世纪初的英国已具备“帝国”雏形,即使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让英国失去了美洲地盘,但她并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持续在亚、非洲建立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而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其所带来的生产力、经济社会的巨变,让她为了原料、劳工与广大的商业市场等利益,持续向外殖民;工业革命也带给英国更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作为获取商业利益的后盾,其受害者也包括被坚船利炮轰开的大清国门。无论是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或八国联军,其中都有英国的身影。

从“地理大发现”到新帝国主义时代,人类一步步走向现代化与工业化,但对非欧裔族群而言,却是噩梦的开始。

日不落帝国与背后的民族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非洲与美洲的原住民,前者被当奴隶贩卖离开故土、失去原乡文化连结,据统计,仅从18世纪末期至1820年代,英国靠在西非贩卖奴隶赚取大量金钱,其规模约占当时欧州贩奴贸易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后者的土地则遭掠夺、人口毁灭性地锐减,语言文化濒临消失,虽有设立所谓的“印地安保留地”供居住生活,不过得以进入该地的原住民只占不到当地总人口的5%。于18世纪末遭英国殖民的澳大利亚,其原住民也同样遇到了几乎灭种的命运。

为维持广大殖民地的统治稳定,并因应不同地区的文化、民族等问题,英国有时会采“以夷制夷”的间接统治,或“分而治之”策略。譬如在东南亚,为避免当地族群掌权、联合起来推翻殖民政府,英国选择从他国输入劳动人口,像印度人、华人,并依种族来判定其专业能力与地位阶级,除了造成社会阶级流动固化,还成为日后引发民族冲突的导火索。

英国在印度殖民时,使用“炮决”处死反抗者。(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二战后迄今未完成的去殖民化

一次大战后,“民族自决”风潮使全球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让大英帝国难以维持。二战后的去殖民化运动,终于让英国不得不面对事实,于1949年成立英联邦,其成员多为过去的殖民地或是保护国。回首过去的大英帝国,在向外扩张、殖民的过程中,迫害了无数华人、非裔和原住民。虽然今日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前英国殖民地的政府,均为过去压迫行径向原住民道歉,却迟迟等不到身为殖民母国—英国政府的一句抱歉。

英国学者William Howitt(1792-1879年)在《殖民和基督教:欧洲人对待所有殖民地人民的通俗历史》(Colonization and Christianity: A popular history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natives by the Europeans in all their colonies)一书中感叹:“所谓基督教人种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

哈里王子愿以王室身份反省大英帝国过往殖民罪行,这固然是好事,但就如他受到的舆论抨击一样,迄今英国主流民意仍缺乏直面历史的勇气与担当,更遑论推动所谓“转型正义”。

实事求是地讲,今日人类文明在处理自身历史遗留问题时,依旧只停留在口惠而实不至的呼吁阶段。及此,若想解决“黑人的命也是命”等牵涉族裔、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问题,便更是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