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捏造死讯到鼓吹开战 假新闻如何助攻强权扩张
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手术失败”以致“瘫痪或死亡”的谣言,在各国媒体间沸沸扬扬得传播了好几周,即便在2020年5月2日朝中社公开金正恩出席磷肥生产基地竣工仪式的照片后,部分媒体仍坚称那并非金正恩本人而是“替身”。
不过,专门检视假新闻的美国网站“灰色地带”(the Gray Zone)已于5月4日剖析,称最早指称金正恩死讯的韩国脱北者媒体“Daily NK”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资助已久,光在2016年至2019年间就收受不下120万美元。“灰色网站”抨击美国刻意培养一批反朝鲜的宣传机器,并指明“假新闻的部署只是针对拒绝臣服美国统治的国家的更大战略的一部分”。
无独有偶,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José Daniel Ortega Saavedra)亦被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赞助的当地媒体谣传身亡,美媒《华盛顿邮报》、英媒《卫报》等媒体亦紧随在后报道此事,接着尼加拉瓜的反对派更顺势要求成立新政府。最后奥尔特加于4月15日现身演说,顺带抨击美国的霸权行径。毕竟奥尔特加所属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El Frente Sandinista de Liberación Nacional)是社会主义政党,与美国支持的索摩查家族(Somoza family)血战多年,美国自然处心积虑地域削弱其威势,将假新闻视为打击尼加拉瓜的武器之一。
利用虚假讯息渗透或削弱敌方,是欧美国家早已用惯的进攻工具,无论是官方指使或民间自发,其根本动力都是利益使然。小从捏造政要死讯、大至鼓吹战争,这些媒体俱是弓马娴熟,尤以美国玩得最得心应手。
譬如1898年的美西战争(Spanish-American War),美国媒体一口咬定西班牙是导致美国战舰缅因号(USS Maine ACR-1)于古巴哈瓦那爆炸沉没的元凶,进而大肆鼓噪宣战,替本就有意朝海外扩张的美国政府提供非常强大的舆论借口,最后顺利开战,一举自西班牙手中夺取古巴、波多黎各、关岛、菲律宾等殖民地,正式让美利坚舰队的兵锋常驻于远东,成为新兴殖民强权。直到今日,这还是一段西班牙人人皆知且无法释怀的过往。
起初,当反抗西班牙的古巴起义军势如破竹的消息不停传来时,美国社会曾一度赞扬古巴人民争取自由的精神。但时任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1843─1901年)垂涎古巴的商业利益,有意出兵干涉,遂派遣缅因号战舰前往古巴哈瓦那声称要保护美国侨民。不料1898年2月15日,缅因号忽然爆炸沉没,260名官兵悉数罹难,震惊美国大众。
《纽约新闻报》(New York Journal)与《纽约世界报》(New York World)等多家报刊不遗余力地怂恿战争,并在爆炸原因调查清楚前,便暗指西班牙必须为此负责,前者甚至于报纸刊登悬赏五万美元追缉真凶的醒目宣言。更夸张的是,《纽约新闻报》创办者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1951年)竟还亲自率领20多名记者前往古巴参战,并亲自俘虏26名西班牙士兵。赫斯特麾下的记者克里尔曼(James Creelman,1859─1915年)在多年后回忆道,毫不在乎枪声呼啸的老板得意地向他说道:“这难道不是一种光辉的战斗吗?我们一定要抢在世界上所有报纸之前”。赫斯特的自白,无疑显尽资本家的贪婪嘴脸,追求事实真相的新闻伦理早已被渠抛诸脑后去了。
原先反战的《纽约商业广吿报》(New York Commercial Advertiser)也一改前言,声称“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和对自由的热爱,更重要的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利益,全世界的商业与工业都应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因此赞成政府派军介入。代表木材加工业的《木工评论》,也发表文章蹭上战争热点,并称“古巴还拥有1,000万英亩盛产珍贵木材的原始森林……这些木材,差不多每一英尺在美国都会有销路,并能带来高额利润”。
然而缅因号是否真如美国指控,乃西班牙炸沉,早已在1974年的研究中被质疑。美国海军上将李高佛(Hyman G. Rickover,1900─1986年)与一众专家在翻遍官方纪录、时人报吿、缅因号残骸照片后,发现缅因号爆炸应非过去美国官方声称的外部水雷攻击导致,而是内部破坏使然。至于内部破坏从何而来,是锅炉爆炸抑或煤碳自燃尚无定论,但能确认的是,西班牙的“罪责”恐属子虚乌有,纯是美国官方与媒体异口同声放出的假消息。
不过新闻媒体已通过连篇累牍的煽动性文字赚取暴利,如《纽约新闻报》的销量从原先约41.6万份增长到102万5,624份,《纽约世界报》销量亦突破百万。而到了大战开打后,两大报刊双双卖破150万份的惊人数字!这种商业甜头令赫斯特从此往更偏激的笔调报道,同时也刺激其他同业起而效尤,严重败坏美国的新闻风气。美国记者戈德金(Edwin Lawrence Godkin,1831─1902年) 为此痛诋道:“在任何一个基督教国家中,一家黄色报馆在气氛上大概是最像地狱的了,因为没有一个地方能比报馆更适宜把一个年轻人训练成永远遭人唾骂的人”。但可惜的是,资本利润的乐处,可比《圣经》戒律来得吸引人太多。
“黄色报馆”:yellow press, 得名源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漫画专栏《霍根小巷》(Hogan's Alley)中的主人公“黄孩子”(the Yellow Kid)所引发的漫画专栏争夺战(普利策与赫斯特之争)。
以煽情性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
不过若比起殖民古巴与菲律宾的军事与经贸利益,报刊的销售金额又彷佛只是蝇头小利。当美国控制古巴后,美国联合果品公司(United Fruit Company)以每英亩20美分的贱价强买190万英亩土地,开辟广袤的蔗园与糖厂;美国烟草公司(American Tobacco Company)亦独占古巴的烟草生产和外销;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 Corporation)则控制古巴八成以上的矿产出口。至于菲律宾,在1933年时对美出口高达86%,美国在此榨取极高的赋税与栽培农业暴利。
美国商业部官员则更直白地点出开战根由:“公众情绪对美国拿起武器和统治古巴的西班牙作战起了推动作用,时过境迁之后,这种情绪或许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被这种情绪所掩盖的,实际上是我们与西印度群岛和南美各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海外扩张的根源是工业生产能力远远超握了国内消费力。对我们来说,不仅要为我们的商品寻找海外购买者,而且还要为开辟海外市场找到便捷、经济和安全的手段”。换句话说,即便没有狂热的舆论,美国想大展帝国主义身手一事早已箭在弦上,迟早要射向西班牙这衰弱帝国与其他第三世界,不可能鸣金收兵。
因此无论是有意或无知使然,以及无论编织得多精巧或看似客观,散播假讯息、假新闻一直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掠夺政经利益的绝佳手法。即便被证实造假,官方威信依然能依恃军队与金融权力不致破产,媒体亦可博得高度阅听率和广吿收入。这就能解释何以西方国家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针对中国、朝鲜、俄罗斯或伊斯兰国家发动假新闻攻击,因为这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争夺战,更是牵涉庞大产业链的利益之战,其本质始终是资本主义的扩张侵略性所形塑,永无消亡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