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的商机 视频会议软件Zoom爆红后的隐忧

撰文: 卫木槿
出版:更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续延烧,连带冲击实体经济,让全球许多企业面临生死关头;不过,疫情同时却也带动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因应疫情期间在家办公的需求,视频会议软件的普及化得到飞速成长。其中,美国加州科技公司Zoom以及其远端会议软件服务广受欢迎,更成了火热的关键词。

然而,伴随高度关注而来的,是Zoom在信息安全上的漏洞与争议,这让Zoom在初春的短短几周就历经楼起、楼塌的过程。

根据Zoom官网指出,截至2019年12月底,在Zoom上进行的每日免费和付费的会议参加人数最多约为1,000万;不过,到了2020年3月,Zoom每日会议参与者大幅增加为超过2亿人次。

综合媒体报道,许多大型企业与机关都采用Zoom,包括日本企业乐天(Rakuten)、日本航空;台湾的华硕、中华电信、趋势科技,就连台湾大学的远距教学也是采用Zoom;美国重量级企业甲骨文、Uber、学术重镇史丹佛大学等亦是客户。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企业利用Zoom视频会议软件进行线上会议。(Reuters)

↓↓↓想知还有公司因疫情受惠,请观看图辑:

+2

Zoom的热门程度除了在用户数上体现之外,也反映在该公司的股价上。2019年 12 月至今(2020)年 1 月初,Zoom 的股价一直维持在 70 美元上下,不过,3月以后高点竟翻倍有余达到 160 美元。由此可见,Zoom在疫情危难时刻得到增长的“机会”。

但是,Zoom的发展机会来得快,其引发的争议也迅速降临。自3月底开始,Zoom陆续传出有数据外泄之虞,包括有用户指出使用iOS系统下载或打开Zoom App 时,系统会向Facebook发送用户的手机型号、时区、城市、运营商等信息。

据美媒《华盛顿邮报》报道,Zoom的会议视频能在网络上被公开搜索,比如小公司开视频会议、小学生上网课、甚至是家庭内部的私密谈话等内容,其中有许多视频内容夹带个人可识别讯息,这些私人讯息都在网络上一览无遗。

Zoom的股价在疫情期间攀升,股价从60美元一路飙升至最高160美元。(截图自新浪财经)

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研究人员最新报告也指出,Zoom透过非标准加密方式,向中国传送加密讯息。Zoom执行长官Eric Yuan(袁征)向美媒 “TechCrunch”表示,此举是为了能在网络数据量激增的时候,透过备用数据中心列表让用户能连接,以保持Zoom服务的稳定性,但这说法仍无法消除用户心中的疑虑。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Zoom,Zoom也接连爆出许多非法入侵的案例,这些现象还被命名为“Zoom-Bombing”。比如说,有人使用Zoom平台网络课堂分享色情图片、或是在大学讲座平台散播种族歧视言论。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近日也表示因收到多起“Zoom-Bombing”相关报告,故对Zoom提出安全性警告。

由于众多安全漏洞,让许多用户如电动车大厂特斯拉(Tesla)、纽约市各级学校、美国国家航天总署(NASA)和英国国防部等机构已先后宣布禁用Zoom。

Eric Yuan生长于山东泰安,1990年代中期前往美国,于2011年创立Zoom,其总部位设在美国矽谷,研发团队成员多来自中国。(AP)

对于这些安全性的指控,Zoom除了于第一时间致歉外,同时宣布暂停所有新功能的研发,并将工程资源转移到处理安全问题上。另外,他们也宣称将发起“漏洞赏金”等措施,鼓励用户发现漏洞,并将“与第三方专家进行全面审查”,以确保程序能够让用户安全使用。不过,这些声明与作法能否消除用户疑虑仍待观察。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人群社交的虚拟化,更加深大数据在生活中的落实,但与此同时,“安全性”与“隐私”的问题在此刻也迫切地浮现出来。在网络无国界的当前,对于推陈出新的各种新媒体界面,各国实在有必要针对这些接口的信息安全进行监理与控管。

如何在科技创新与民众隐私、安全之间取得平衡是须被高度关注的问题。人类一面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在信息不安全的高度风险之中。随着这次疫情连带造成的,是大数据时代下的各种安全与伦理争议问题,像是大数据的商业化与用户隐私的伦理边界究竟何在?而在万物互联的当下,用户的隐私又该如何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问,在创新科技发展过程中,到底是科技为人类服务,还是人类得服膺于科技?

目前,全球似乎还未对相关问题有相对应的规范,简言之,“法律仍旧落后于科技”。这次Zoom造成的争议,再度牵动社会对信息安全性的警觉,在在提醒各界必须认真重视此问题,否则人类面对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将难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