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星空不应磋跎岁月 仿韩日台建“暗空公园”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夜空的消失不仅影响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光污染也会危害生态和人类健康,因此,“星空保育”也是值得关注的课题。近年,韩国、日本和台湾先后设立了“暗空公园”,划出指定区域让民众可享黑夜与星空。在光害严重的香港,除了像无牙老虎般的自愿性《户外灯光约章》以外,我们又可否参考这类做法?

星空保育在香港只属于起步阶段,香港大学物理系首席讲师潘振声博士指出,这个概念其实已经有十多年,由2000年代何志平出任民政事务局局长时,天文学界已经与他商讨,并在2010年于西贡设立天文公园,由太空馆负责管理。他透露:“当时的如意算盘是希望日后能做到更多,甚至看能否设立星空保育区,但现在好像停顿了下来。”

潘振声认为现时是合适时机让社会讨论星空保育议题,他指出:“事实上,这个概念在我们周边都有进展,韩国、日本、台湾都设有星空保育区。”当地人民都体会到,星空原来能够作为旅游景点。他认为,香港同样在思考如何改革旅游业,相信星空保育或许是其中一个可以考虑的发展方向。

合欢山素来是当地著名的观星胜地。(国际暗空协会)

不过,这个目标绝不简单。去年,台湾合欢山成为当地第一个国际认证的“暗空公园”。国际黑暗天空协会(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简称IDA)执行主任Ruskin K. Hartley指出,合欢山暗空公园的认证是“当地民间社区与政府实体合作的典范”。事实上,为了减少光害,各社区都需要改善灯光设施,避免光源朝上空照射,还要减少不必要的照明。自公园成立以来,许多游客都能轻易拍到美丽的夜空,欣赏壮丽的星河。

别具意义的认证过程

在台湾南投县政府、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和林务局东势林区管理处等多方的努力下,合欢山暗空公园于去年7月终获国际暗空协会认证,成为继韩国英阳郡萤火虫生态公园(2015年)及日本冲绳石垣国家公园(2018年)后,亚洲地区第三个获官方认可的星空保护区。

海拔2,756米的合欢山是天文爱好者常去的观星好地方,入夜后伸手不见五指,具有一定优势,而且一年四季都适合观星。但在成功认证之前的一年,台湾天文学界需要每月监测星空品质和夜空亮度,及后又与当地政府、公园管理方和旅游业界等共同签署《合欢山暗空公园管理公约》,规定于特定时间内关闭非必要灯光,减少光害。

另一方面,他们为沿途的路灯加装灯罩,又要求当地民宿业、中小学生学习基本天文课程,民宿还需要于十年限期内分阶段改善灯光设备。整个暗空公园的环境改造计划,共花费2,800万元新台币(约720万港元),包括打造天文观星平台、行人路、停车场、无障碍设施及暗空地标,并改善灯光设备,以减少光害。

为配合暗空公园的认证,该区将纳入法规管制,包括禁设停车场路灯、停车后关掉车灯、车辆禁用远光灯、禁止使用强光手电筒、任何手提式光源禁止照射天空等,将公园打造成能赏星光银河的地方。

美丽的夜空还可以成为旅游业的吸引力之一。(Getty Images)

有趣的是,暗空公园认证并不是要求做到零光污染,或杳无人烟的地方。协会选择经常有人造访或有人居住的地方,在地区人士沟通协商后共同努力改善光害问题,符合一定的低光害标准,才会给予认证,这可说是相当具意义的过程。

协会提出一些减少光害的建议,当中包括:只在需要的时候照明、只在需要的地方照明、不应超过必要的亮度、将蓝光照射减到最低、指向下方的完整遮罩。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Tucson)的国际暗空协会属国际性非牟利组织,致力减低各国的光害问题,其影响力遍及全球。协会的宗旨在于保护夜间天空环境,避免人造光源影响。除了以保护星空为目标,更希望能让公众认识光害及自然生态等相关问题。目前,全球提出申请而获认证的暗空公园、暗空保护区与暗空社区等项目,总数已经超过 一百个。

潘振声(左)认为香港要设立暗空公园需要公私型合作方能成事。(受访者提供)

曾为协会提供专业意见的潘振声认为,建立暗空公园需要政府和民间的积极配合。他以西贡郊野公园为例,香港的郊野公园有不少私人住宅,沿路的公共和私人灯光都需要控制,跟从相关指引。他相信在香港要实现星空保育区是可行的,但必须公私配合。

国际暗空协会香港区代表兼天文导师薛俊朗则认为,保育夜空主要有两个层面,包括可持续性和科学方面,如“熄灯一小时”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保育例子,以美国为例,可以减少三成户外灯光,相当于2,100万公吨碳排放。星空保育也可从个人生活习惯着手,减少光源浪费。公共环境如街灯,也可以透过加装专用遮光罩来减少光滋扰。

至于星空保育区,薛俊朗认为措施各有利弊。他指出:“好处是有法例保护,提供一处好地方给天文爱好者前往。但坏处是这样做会令更多人想到访,令空间变得密集。由于未必所有人都认识观星礼仪,或会加剧光污染。”

香港的灯光很多时被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如彻夜亮起的招牌光管。(资料图片)

虽然本港的确有地方适合作暗空公园,如西贡东面和大屿山南面的夜空相对较暗,但从台湾的经验可见,相关的筹备工作一点也不简单,香港若想实行,相信需要一番努力方能成事。

台湾的经验亦告诉我们,控制光源其实大有可为。在香港,只要我们检视四周的灯光设备,不难发现浪费的情况。例如没有灯罩的灯会令光线四散,甚至照向天空,一般的灯只需向下方照射便可,照向天上的光形成光害;旺角、铜锣湾等地区的大型招牌、外墙灯光彻夜亮起;有些地方的灯柱密度太高,光线超出所需;不少公园和住宅屋苑的灯光都只是作装饰用途。

再美丽的灯火,哪里及得上夜空星星璀璨呢?说到底,星空保育并非不着边际,也非遥不可及。每个人在不需要时关上电灯,这简单“一小步”就已经为星空保育踏出了“一大步”。

上文节录自第203期《香港01》周报(2020年3月2日)《保育星空夜观银河 韩日台建暗空公园》。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