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因何再度发怒?弱小棋子犹不懂得强权的规则

撰文: 涂柏铿
出版:更新:

2020年1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议会发表国情咨文时,除了释放出修宪的重磅消息以外,也重申了一些历史观的问题。

普京重新强调2019年反对将二战爆发罪责归咎于苏联的说法,并主张建立大型历史数据库:“我们有义务去捍卫胜利的真相,否则倘使谎言像瘟疫般蔓延时,我们要如何告诉子孙?”与俄罗斯不睦的波兰副外长贾布隆斯基(Pawel Jablonski)得悉后,也很快回应道:“我们完全支持,这将意味俄罗斯档案的解密与开放”。

关于二战起源与贡献的争论,鉴于国家立场与意识形态的不同,向来有极大落差,譬如苏联和中国的牺牲与血战往往遭西方国家忽略,欧美国家则习惯放大诺曼底登陆的战略作用。而最让俄罗斯忿忿不平的是,苏联红军在东线战场的猛烈反攻与苏联人民的惨重死伤,鲜少被广泛讴歌。

尤其在2019年9月波兰表态不愿邀请俄罗斯参加二战欧洲战场开战纪念日后,俄罗斯与波兰的历史矛盾便不断升级。紧接着欧洲议会又于2019年9月19日通过决议,指责苏联与纳粹德国“两个极权政权”在1939年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与其秘密协议,不但分裂了欧洲,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铺路”,将苏联与纳粹视为狼狈为奸的一体,故令普京颇为不满。

普京于同年12月回击称,二战根源应是在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Munich Agreement),并援引档案,斥骂曾支持希特拉(Adolf Hitler)反犹的波兰驻德大使利普斯基(Józef Lipski),并表示曾在《慕尼黑协定》后趁火打劫夺取捷克领土的波兰也得负上战争责任。

美国驻波兰大使莫斯巴彻(Georgette Mosbacher)此时也火上加油地帮腔波兰,于Twitter上发声“亲爱的普京总统,希特拉与史达林共谋发起二战,这是事实,波兰则是这场可怕冲突的受害者”。捷克籍欧盟委员会委员朱洛娃(Vera Jourova)亦在今年1月15日反对将波兰描述为战犯,并意有所指地形容普京言论是“假信息”。

平心而论,苏联与纳粹德国在1939年签署《互不侵犯条约》(Molotov–Ribbentrop Pact)合谋瓜分波兰与东欧的势力范围,是不争的事实,苏联的扩张野心不容被遗忘。而普京对《慕尼黑协定》的攻讦,也凸显操弄话语权的欧美国家,刻意淡化自己助长二战侵略者气焰的丑陋往事。

二战爆发前,希特拉日愈膨胀的野心有目共睹,但英法等国选择采用绥靖政策安抚之。反观苏联,务实地暂时放弃“共产国家斗争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于1933年12月通过“为在欧洲建立有效的集体安全体系,以维护和平和防止侵略而斗争”决议,同意在国际联盟成员国与苏联建立正常关系的条件下,加入国联,并尝试建立防范德国的区域军事协议,致力以集体安全政策围堵法西斯主义的泛滥。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手拿文件者,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向英国大众高举《慕尼黑协定》文件。(World War II Database)

苏联试着拉拢英法等国遏制德国,史达林尤其注重英国的力量,渠在1935年还规劝英国外交官艾登(Robert Anthony Eden)道:“许多事情取决于英王陛下政府在当前条件下,于集体安全体系中愿意发挥多大作用……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了”。然而,英国出于维持欧洲均势的传统原则、以及敌视共产主义的心态,不愿跟苏联站到一排,也不许法国过度削弱德国,甚至还提议过法国应将陆军裁减到20万。

而法国虽曾一度在外交部长巴尔都(Louis Barthou)的率领下与苏联拟议缔约,但随着巴尔都遇刺身亡,法国又将制衡希特拉的希望投向不愿出力的英国,苏联的集体安全构想遂胎死腹中。

到了1939年3月,希特拉并吞捷克全境,英法两国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赶赴莫斯科,同苏联商讨如何应付德国威胁。苏联提议签署为期5至10年的互助公约,但英法仍意兴阑珊,且派出的军事谈判代表层级颇低,这令苏联不得不怀疑英法的诚意。

偏偏此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Ulrich Friedrich Wilhelm Joachim von Ribbentrop)奉希特拉之命,积极向苏联示好,希特拉更数度亲自致电史达林请求合作。这种冷暖对比,以及更严峻的地缘压力,最终迫使苏联放弃跟英法联盟的念头,转而与德国签约。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Clement Richard Attlee)对此也不免替苏联打抱不平:“英法外交家们对待苏联政府是那样的随便,以致于假若是这样对待我们工党,我们也会像史达林那样签订1939年8月23日的条约”。

因此追究二战爆发责任时,不能只单单归咎于希特拉的个人野心和德国上下对凡尔赛体系的仇视,也不能片面抨击苏联对波兰的入侵,而是有需更广泛地盱衡当时心怀鬼胎的诸国。英法两国不愿开启战端一味迁就,以及一面应承保护波兰与捷克、又一面甩手牺牲渠等权益的行径,绝对是刺激德国侵略的助力。此外英法盼望希特拉将兵锋转向苏联,借此打击共产主义的私心,亦令希特拉坐大,这种居心在苏联于1939年11月入侵芬兰时表露无遗。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前排坐者)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后排左三)于1939年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史达林(后排右二)亦在场。(Getty)

就在数月前坐视德国占领波兰的英法,当时却高叫要干涉苏芬战局,英国外交大臣伍德(Edward Frederick Lindley Wood)甚至向议会提案应跟德国停战;美国也跟着冻结苏联的资金和断绝两国贸易关系。这不但显示欧美国家更在意遏止共产主义而非法西斯,更揭露当时各国彼此倾轧、以邻为壑的外交作风。当年反法西斯战争,绝非后人所美化的“为自由而战”。

而今,虽然二战已结束75年,但对于这段岁月的诠释,仍是各国塑造国民认同的来源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波兰与俄罗斯的争论,不单单仅是历史问题,还替地缘对抗渗透了神圣色彩。

由于波兰始终想在欧盟里发挥更强大的影响力,加上曾被俄罗斯征服的传统恩怨,因此总是阻挠法德等国与俄交好的政策,既反对铺建“北溪─2”天然气管道,还鼓吹美国在波兰建立永久军事基地与部署导弹,以及发起“三海倡议”(Three Seas Initiative)想建立防俄缓冲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均担当热切的反俄急先锋,二战历史遂成为波兰用以凝聚反俄意志和绑住欧盟的手段。

不过讽刺的是,曾被德苏瓜分、英法背叛的波兰,似乎仅记得苏联的恶,忘却了英法德从来不曾真心为波兰利益考虑的本质,更是忘记了当年自己作为列强纵横捭阖下的弱小棋子惨遭牺牲的过往。如今波兰不断鼓动反俄风潮,未察觉自身的战略处境其实从未改变,依旧是欧美与俄罗斯竞争的前沿地带,主动引发双方对抗,绝不会替自己带来更多安全。

这种恐怖而现实的强权规则实乃一战与二战的起因,英国懂、法国懂、俄罗斯更懂,乃至德国也懂,但误以为自己能担当区域大国的波兰,恐怕依旧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