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悲剧】有钱就能登上世界之巅 滥发牌照、人类求出众之祸?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Mount Everest)近日出现“大塞车”,大批登山客因需要排队上下山而被迫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轮候。截至本周二(28日),这个攀山季度已有11人命丧雪峰,是四年来最严重的死亡潮。
有资深登山界人士批评,尼泊尔今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381张登山许可证,让不少未有足够攀山经验的登山客攀登这座世界第一高峰,在“大塞车”情况仍继续冒险,最后导致悲剧发生。
当登珠峰变得商业化,规管宽松、有钱就能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时,又反映着怎样的状况?
尼泊尔旅游局否认这次悲剧,是因为发牌过多而引致珠峰攻顶路线过度拥挤。当局认为主因是由于今季的恶劣天气日子较多,以致登山客被迫在短短数天的晴朗日子集中攻顶,才引发一连串登山客缺氧死亡事故。
有一名幸存登山客事后上传了一段雪巴人运尸片段,片中看到有4名雪巴人合力把一具已经冻得僵硬的遗体运下山。上传者表示,希望所有企图征服珠峰的登山客量力而为,不要强行冒着性命危险登山,还告诫大家:“请尊重雪巴人。”
雪巴人向导一直是外国登山客攻顶的重要帮手,由于登山者攻顶必须将装备最少化,同时也要有足够登顶和下山的氧气罐,这样雪巴挑夫的工作更形重要。与此同时,登山客与雪巴人的性命在超过8,000米的高峰上连成一线。有雪巴人指出,今年的悲剧,不同于过往同样造成严重伤亡的雪崩所致(2015年珠峰发生大雪崩,至少10人遇难)。今次一些遇难者是因为在攀登最后1000米路程时被排队人龙阻碍,才无法快速登顶及下山,氧气不敷应用。
攻顶需有牌 标准却由谁决定?
尼泊尔政府今年发放了破纪录的381张登山许可证,加上当地担当向导的雪巴人,估计登山人数超过1000人。
不少人质疑当局的审核标准是否偏低,加上坊间负责申牌中介的登山公司,质素备受批评,被指不重视安全性。有资深登山者批评它们几乎“可让人人上山”,以求赚到更多利润,以致山上人满为患。
要登上珠峰,主要有两条攻顶路线。第一条则是从北坡上山,是由中国境内进入。中国只有一家登山公司组织团队登上珠峰,以今季为例,今年春季从北坡上山的登山名额只有16名,收费每人约46万元人民币。
另外一条路线则是从南坡上山,由尼泊尔的登山公司做向导,数目繁多。向导费最低只是3万美元(约23万港元)。而尼泊尔当局发出的登山许可证每张要价1.1万美元(约8.6万港元),比从中国境内上山更为便宜,因此吸引更多登山客选择从尼泊尔一边上山。
不过,当局也有对登山者要求,例如禁止登山客单独攀登珠峰,必须有当地向导陪同,因此登山客必须要透过当地的登山公司,处理申办许可证手续。除此之外,登山者有需要向当局提供健康证明书、攀山经验证明(譬如本国攀山协会的推荐信等)。
可是,曾三度登顶的2019珠穆朗玛中国香港攀山队领队曾志成日前回港时,提到自己的经验。他认为,尼泊尔当局审批登山证时,其实并不会严格检视攀山者的体能、技术及装备等背景。
尼泊尔的登山业,以及连带的旅游服务业,是该国重要外汇收入来源。因此尼泊尔近年来不断增加登山许可证,经济诱因自是不言而喻。
是政府的贪婪 还是登山客的自私?
在本月多名登山客死亡的情况后,尼泊尔政府发言人波斯柯塔 (Gokul Prasad Baskota) 表示,政府在管制入山人数和发许可证的政策上没有问题,认为登山客的自我训练不足才是主因。
尼泊尔官员更表示,来季不会因今次的事故而扣减发出登山证的限额。
首个无带氧气成功登上珠峰的女性攀山家Lydia Bradey,日前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 News撰写评论,她认为对于很多攀山狂热者来说,登上珠峰的吸引力的确难以抗拒。不过,作为登山客本身,是有责任量力而为,要了解什么时候需要放弃返回。
有珠峰研究专家也针对尼泊尔的发牌机制表示不满:挑战三项铁人运动也有资格限制,但要攀上世界第一高峰却无严格限制,登山行业怎么发生了什么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登山客只有112人。到了1990年,共有356人。而现在,每年几乎有700到800人能到达世界最高点。仿佛越来越多人认为,登顶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于是便忽略了磨练经验、充足锻炼的重要性。站在客观角度来看,人类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危险性,并不会因越来越多人成功攻顶而有所改变。
专栏作家Kyle Sammin在他的文章中形容,攀登珠峰由一件人类突破,演变成一件“付钱就有人帮他们达成的事”。人类都喜欢与众不同,以往或许靠着战争来彰显,今时今日可能是透过商业成就或运动。但是“靠着聘请雪巴人的帮助,在山上留下垃圾”的现代登山客,跟以往那些真正靠实力攀上珠峰的前人,是无法相比的,唯一不变的是,攀登珠峰依旧危险,大自然本身就不容人类肆意征服的。
的确,人类站在大自然跟前,虚无缥缈,延续以往对大自然的崇高敬重,是我们每个人的应有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