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办公室】要像Airbnb与Uber成为龙头 共享经济致胜要靠……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共享办公室在过去两年的发展速度惊人,不少公司均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这可反映在新增的共享办公室数目之上。然而,近期的发展势头或许令人感觉有变,不少公司的投资放慢,部分甚至损手离场。究竟这是否意味着这一共享经济的新兴行业面临泡沫化的趋势?

从WeWork 的商业部署来看,目前似乎仍看不到市场有泡沫化的趋势。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讲师黄健明向《香港01》表示,共享办公室的问题主要来自商业竞争。他分析指,共享办公室有别于Uber和Airbnb等P2P(Peer-to-Peer,点对点)共享经济模式。该模式通常透过设立平台,将服务或物件提供者和使用者有效地连结起来。

黄健明表示,“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有网络效应,用家愈多,用户愈倾向继续使用,所以这些平台通常只会有少数几个龙头企业。”他补充,这种模式依赖科技来帮助用家评分或推荐:“简单来说,就是个别服务提供者有多好,又或者众多服务提供者中你会推荐哪一个,这当中含有科技元素。”若企业拥有独特的科技,能够作出好的评分及推荐,便会较容易领先其他竞争对手,故这些行业往往只有手握独特科技的少数公司能够留下来。

共享办公室的设计一般较开放舒适,对讲求创意的行业非常合适。(WeWork)

黄健明指,共享办公室与Uber 和Airbnb等不同,其运作模式有点类似共享单车:服务供应者直接拥有资产,并透过共享的方式租赁给用家。说穿了就如短租方式,服务供应者透过共享方式有效地运用物业和资产,从中赚取收入。

虽然租用很大地方再分租出去,甚至短租给他人的做法,或许能有效运用空间,但黄健明指出:“这个模式存在问题,第一是未必有很好的网络效应,其次是未必有很好的科技在其中。这导致行业没有特别的门槛,结果是可能有很多竞争者同时进入这个市场。”

黄健明坦言:“过去几年融资成本低,造就很多行业急速发展。只要是好的生意理念,无论有否盈利支持都可以得到资金发展。”正如当前共享市场面对的情况,说到底还是在打淘汰战。这意味着细小营运商的经营将变得艰难,尤其是难以找到投资和社群等。

黄健明认为共享办公室营运商首要发展出独特的科技元素。(黎明昕摄)

社区性本地化带来优势

从规模上看,WeWork可说是共享办公室行业的龙头,该公司在全球100个城市合共设立了425 个办公地点,全球会员人数多达40万,美国创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s分析,该公司目前是世界第七大独角兽企业。艾铁成认为,WeWork的优势在于其社区性、本地化的发展策略和庞大的全球网络。

社区性是WeWork的重要特点,公司提供的工作空间在设计上充满创意,借此启发会员灵感。此外,WeWork还有全方位社区服务,为会员在繁忙工作中提供人性化的支援,例如提供手机应用程式和网页等平台,供会员订房和报名参加活动,也会定期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例如Happy Hour、午餐讲座和行业资讯分享等,让会员有机会认识彼此和进行交流。

自助水吧无限提供各式饮品以至啤酒给会员享用。(WeWork)

在本地化策略方面,WeWork积极与不同地区的伙伴合作,了解市场需求,支持社区创新。艾铁成举例,WeWork在大中华地区便与蚂蚁金服旗下的信用评分机构“芝麻信用”合作,推出全球首个“信用免押办公社区”,为会员推出一系列押金优惠减免政策和软硬件增值服务。这些项目均是因应地区的独特性而发展出来,进一步切合当地会员所需。

此外,办公空间在设计上亦加入了大量当地文化和建筑特色,例如为了配合亚洲会员的开会习惯,WeWork特别设计了较大的会议室;针对许多亚洲会员会喜欢聚集用膳,公司也特意划分了空间供会员使用。

艾铁成强调,WeWork 亦重视与业主的合作,例如推出联营企业及策略性合作协议(Participating Lease)等多元合作模式,透过活化商厦及周边社区来吸引新会员,从而与业主达至双赢。“此举不但有助WeWork 尽享地利优势,更能大大地降低风险,业主亦能分享利润。”

WeWork拥有庞大的全球网络,由全球40万名会员建立的联系交流平台成为公司的一大卖点。会员可在全球近百个城市的共享办公室使用他们的服务,对一些公务繁忙的商界精英、创业人士及跨国企业的工作者来说,颇具吸引力。

共享办公室最重要还是会员间互动交流的部份。(WeWork)

突围关键在科技领域

随着工作模式和商业运作模式的转变,可以预见,共享办公室的市场将会愈来愈大。但黄健明指出:“有市场并不足够,如果你想从中赚取不错的利润,需要的其实是设立一些门槛。要这样做的话,你的商业运作必须具有一些非常独特的元素,是别人难以复制的。”

黄健明认为,现时各共享办公室企业强调自身文化和创业圈的想法,主打的不再是硬件,而是当中的人脉、意念交流和激发创意,这些元素虽然有一定的独特性,但未必就难以复制:“我相信关键仍是要引入独特的科技或者特别的元素,令竞争对手不容易抄袭概念,才能助整个行业发展出少数几个龙头企业。”

共享办公室不似传统办公室般沉闷和局促。(WeWork)

正如黄健明所言,不少大型共享办公室营运商不约而同往科技领域发展,以求创造自身的独特性,WeWork 便积极发展3D 扫描、人脸识别、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等最新科技。

到底共享办公室的出现是好是坏?黄健明认为必然有利有弊,视乎其商业营运模式和工作需要,但他认为:“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衍生了大量初创企业,加上年轻一代未必想坐在传统办公室沉闷地朝九晚五工作,不少年轻人更同时做几份兼职,在这种大趋势之下,未来将需要更多共享办公空间。”何况,WiFi与各类型电子设备普及,加上文件数码化,这些都使得共享办公室更能切合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自雇工作者的数目持续上升,预料在共享工作理念日渐普及的情况下,未来将更有利相关行业的发展。除了像WeWork及JustCo等国际企业外,共享办公室市场近年涌现了众多小公司,这些公司的办公室虽然空间较小,但因为针对特定的兴趣或需求而设,如女性空间、作家空间、共用厨房等,故成功吸引了特定行业租用。

上文节录自第157期《香港01》周报(2019年4月8日)《从方兴未艾到乍暖还寒 共享办公室潮流大逆转?》专题报道。

相关文章:【专题】从方兴未艾到乍暖还寒 共享办公室能突破樽颈?【共享办公室】五间初创的故事 了解Co-Work的优势【共享办公室】让创业不再孤单 过来人:“悭钱,省时,人脉”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