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版“太阳的后裔” 昌昌古城发现800年前浮雕围墙和人偶木雕

撰文: 许懿安
出版:更新:

秘鲁文化部长巴尔武埃纳(Patricia Balbuena)联同研究员周一(10月22日)宣布,秘鲁考古学家7月在著名的昌昌(Chan Chan)古城遗址发现800年前的浮雕围墙和20个人偶木雕。遗址位于秘鲁西北部城市特鲁希略(Trujillo)西北4公里处,建于公元12世纪。它曾是奇穆王国(Chimu Kingdom)及印加帝国(Inca Empire)的首都。它由10个堡垒或是有围墙的宫殿组成,位于一个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中,一个占地6公里的中心地带。

秘鲁昌昌古城新发现:奇穆文化在公元900至1450年间兴盛。昌昌意思是“灿烂的太阳”,有3万居民。(视觉中国)
秘鲁昌昌古城新发现:昌昌是世界最大的一座土砖城。新发现的浮雕围墙和木雕位于考古遗址北部,一直被覆盖在泥土和碎土砖之下。(视觉中国)
秘鲁昌昌古城新发现:每个站立的木雕高约70厘米,脸部覆盖着用黏土和压碎的贝壳或骨头混合制成的米色面具,双手分别握有权杖和盾牌。秘鲁考古学家认为,他们手中的权杖象征其地位和等级,盾牌则意味着防御和保护。(视觉中国)
秘鲁昌昌古城新发现:每个站立的木雕高约70厘米,脸部覆盖着用黏土和压碎的贝壳或骨头混合制成的米色面具,双手分别握有权杖和盾牌。秘鲁考古学家认为,他们手中的权杖象征其地位和等级,盾牌则意味着防御和保护。(视觉中国)
秘鲁昌昌古城新发现:加约索说,土墙中排列有序的20个人偶木雕可能是公元1100年至1300年的产物,只有一个木雕毁坏严重,其余都保存完好。(视觉中国)
秘鲁昌昌古城新发现:每个站立的木雕高约70厘米,脸部覆盖着用黏土和压碎的贝壳或骨头混合制成的米色面具,双手分别握有权杖和盾牌。秘鲁考古学家认为,他们手中的权杖象征其地位和等级,盾牌则意味着防御和保护。(视觉中国)
秘鲁昌昌古城新发现:考古修复项目负责人加约索(Henry Gayoso)指出,昌昌古城遗址位于特鲁希略城附近的海滨沙漠地带,浮雕围墙上的正方形和波纹分别象征渔网和海浪。(视觉中国)
秘鲁昌昌古城新发现:考古修复项目负责人加约索(Henry Gayoso)指出,昌昌古城遗址位于特鲁希略城附近的海滨沙漠地带,浮雕围墙上的正方形和波纹分别象征渔网和海浪。(视觉中国)
秘鲁昌昌古城新发现:考古修复项目负责人加约索(Henry Gayoso)指出,昌昌古城遗址位于特鲁希略城附近的海滨沙漠地带,浮雕围墙上的正方形和波纹分别象征渔网和海浪。(视觉中国)
秘鲁昌昌古城新发现:考古修复项目负责人加约索(Henry Gayoso)指出,昌昌古城遗址位于特鲁希略城附近的海滨沙漠地带,浮雕围墙上的正方形和波纹分别象征渔网和海浪。(视觉中国)
秘鲁昌昌古城新发现:考古修复项目负责人加约索(Henry Gayoso)指出,昌昌古城遗址位于特鲁希略城附近的海滨沙漠地带,浮雕围墙上的正方形和波纹分别象征渔网和海浪。(视觉中国)

(新华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