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教室】联合国大会是什么? 巴西为何总是“霸头位”
第73届联合国大会正在美国纽约召开,全球百多名国家元首和领导人聚首一堂,相讨各国对世界事务的看法。到底联合国大会有何重要?它又有什么传统?今届会议又有什么有趣花絮?下文逐一为读者盘点。
什么是联合国大会?
联合国大会(The General Assembly)简称“联大”,是根据《联合国宪章》在1945年成立,现时由全体193个成员国的代表组成。大会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监督和审查机关,是专门为讨论《宪章》所涵盖的国际问题而设。
什么时候举行?
联大会议于每年9月至12月举行一次常务会议,分为“一般性辩论”和“审议议程”两个环节。
处理什么事项?
会议上会处理各项关于联合国机构运作的事宜,例如委任联合国秘书长、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讨论联合国预算及成员国摊分会费的比例等等。会议上亦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批准接纳新会员国的加入。
如何投票?有何效力?
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均有一个投票权。在决策过程中,每个成员国均有平等发言权。一般问题采用简单多数通过方式产生,在重要议题上则需经出席并参与投票的成员国,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联大会议通过的决议只是建议,与安理会决议不同,不具法律约束力。
点击下列影片看联合国大会简介:
联大会议环绕人权、发展、气候以及和平与安全等议题讨论。第73届的会议主题是“使联合国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通过全球领导力和责任分担,建设平等和可持续社会”。
看完部分联大会议基本资料后,那么今届的会议又有何特色呢?
(一)发言次序
会议一般依次先由联合国秘书长、联大主席、巴西代表,之后到美国和其他成员国发言。或许读者会好奇,巴西为何会排在美国之先。
根据联合国礼宾处解释,联合国成立之初,成员国都不愿意成为首个发言国家,而巴西则屡次自告奋勇“打头阵”。结果自1955年起,巴西作为首个发言国家就成了传统,当中仅有3次例外。
美国作为东道主,理论上应该是第2个发言,但今届的特朗普却成为第3。取代他的是坐在轮椅上的厄瓜多尔总统莫雷诺(Lenín Boltaire Moreno Garcés),原因是大会先为他调整讲台方便他演讲,而特朗普则姗姗来迟成为第3名讲者。
(二)女性抢镜
来自厄瓜多尔的政治家埃斯皮诺萨(María Fernanda Espinosa)担任今届的大会主席,是史上第4名女性主席,亦是首次由拉丁美洲人士担任。至于在台下的新西兰总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则成为史上首名带同初生女儿,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女性国家领袖。
(三)特朗普贻笑大方
马拉松式的会议上难免会让与会者感到沉闷,但特朗普的发言却令听众为之精神。当时特朗普刚站上台,便对自己的政绩“自吹自擂”,称赞其政府比历届更好,惹来台下阵阵笑声。他愣住一下,补充“没想到有人会有这反应,但没关系。”全场更报以响亮的笑声和掌声。
(四)纪念两名黑人领导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Kofi Annan)8月18日逝世,是首位联合国的非洲黑人,会议召开前,众人为他默哀1分钟。另外为了纪念南非已故总统曼德拉(Nelson Mandela)诞辰100周年,联合国为其雕像举行揭幕礼。
读毕联合国大会的花絮后,让我们简单回顾联合国成立的历史:
1942年元旦,中英美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共同宣言》(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首次用上“联合国”一词。
1945年2月,英美苏3国举行“雅尔塔会议”,就安理会的五大国一致原则达成共识,为制定《联合国宪章》召开会议。同年4月25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期后各成员国签定《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