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共生】太阳能、稻、鱼、蟹 种出多赢的循环经济模式

撰文: 黄珮瑜
出版:更新:

如果你近年有到过台湾中南部,或许会发现许多农舍和农田上,都出现了一块块闪闪发亮的太阳能板,将照射在广阔大地上的猛烈阳光,转化为洁净能源。原来,农地不只可以种菜,还可以“种出”电力来,可谓一地两用,而这种近年兴起的种植模式,叫作农电共生。

在屏东潮州镇,农民端出一盘沙律菜,当中有火箭菜、红菜头等,全都是由外国引进的高经济价值菜苗。这些沙律菜本来并不适合在台湾种植,不过在农电共生的模式下,却长得青葱茂盛。这是因为太阳能板遮蔽部分的阳光,为这些外国菜苗创造了适合生长的环境。

因于太阳能板遮蔽了部分阳光,原本不适合在台湾种植的菜种,也能长得青葱茂盛。(网上图片)

不过光电结合的农业设施,在过去几年曾经出现过失败的例子。例如传统的太阳能棚架,因为遮蔽了大部分阳光,结果连番茄、椰菜、葱都种不成。太阳能板吸收阳光的同时,如何也能让农作物接触到充足的阳光?首先,太阳能板不能太密集,以便有充足的阳光照进菜园。而为了达到同样的发电量,不少农民使用“追日式”太阳能板,即是能够根据日照方向自动调整角度,永远与阳光成90度角,以达到最佳发电率。有了“追日式”太阳能板,就可以种植需光性较少的品种,如鱼腥草、山苏和菇类,既可发电,又可种出农作物,达至双赢。

相关文章:边种田 边种电 从一根人参看中国新能源紥根日本

追日式太阳能板能够根据日照方向自动调整角度,永远与阳光成90度角,以达到最佳发电率。(网上图片)

台湾农委会于2013年,允许绿色能源附属农业设施。接下来的两年,打着“农地种电”旗号的太阳能棚架,有如雨后春笋般冒起,许多农民一窝蜂跟太阳能业者签约,租借这些太阳能板。不过农电共生有一个弊处,就是成本高昂。一般太阳能棚架只有3公尺高,如果要裁种就得盖至5公尺高,那么建设成本就会增加两、三倍。如果农民自行斥资安装,扣除出售电力予电力公司的收入,也分分钟花上十年才能回本。

成本问题令部分农民产生一个想法:既然“种电”已能赚到足够利润,为什么还要种田呢?部分人抱着投机心态,随便种几棵菜,摆放几个菇类太空包就说自己有结合农业经营,有些人甚至什么也不种。这种“假种田、真种电”的现象,变相令大批良田变成了发电厂。

加上不少太阳能业者与农民签约,一签就是二十年了,即是说安装太阳能板后,就要荒废良田二十年。去年,农委会终于正视问题,规定太阳能业界在农地建设太阳能板前,必先证实该农地有人耕作,而太阳能板的遮蔽率最多只能达40%,以打击巧立名目的假种田业者。

在台湾,“假种田、真种电”的乱象丛生,大批良田荒废,变成了发电厂。(网上图片)

相比之下,日本推动农电共享时比较谨慎。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农林水产省批出许可证的先决条件是“持续经营农业”。申请者须提出农业经营计划书,并确保农作物收成不得少于原产量的八成,真正实践了公民电厂和农电共生的理念。

事实上,太阳能板下除了可以种菜,也可以养鱼、养鸡。这样的生态循环种养,早已在中国内地起步。在江苏省阜宁县,一块块太阳能板竖立在水稻田上,太阳能板下的每一寸土地也被好好利用--除了种出饱满的稻穗,还有鱼和蟹游走于水稻田间,展示了鱼蟹稻共生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

江苏一个鱼蟹稻共生试验场,每亩田可生产出400公斤水稻、50公斤鱼、25公斤以及每年92万度电,实现了发电、种植和养殖结合。(中国能源报)

水稻、鱼和蟹到底如何互利共生?原来养殖在水稻田里的鱼和蟹,会吃掉害虫的幼虫,而且他们在田里的活动会破坏杂草幼苗,那么农民便可以减少使用农药和除草剂。同时,鱼和蟹的排泄物是一种有机肥料,能够增加泥土养份,有助水稻生长。而阜宁县这个电、鱼、蟹、稻共生的试验场,每亩田可生产出400公斤水稻、50公斤鱼、25公斤以及每年92万度电,实现了发电、种植和养殖结合,可说是一地三用、一光三照。

(综合报道)

水稻、鱼和蟹到底如何互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