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巴示威 V.S. 职场就业 美国大学生遭企业审查下的两难抉择?

撰文: 蔺思含
出版:更新:

去年秋天,纽约大学学生Ryna Workman收到了一家来自芝加哥的国际律师事务所Winston & Strawn的工作机会。但Workman从没有想到,10月7日,远在千里之外的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袭击、引发双方开战的事件,却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战争开始的3天后,身为大学学生律师协会主席的Workman在一封给协会成员的电邮中发表了声援巴勒斯坦、抨击以色列的声明,称“以色列对这次造成庞大生命损失的事件负有全部责任”,并表示“坚定不移地声援巴勒斯坦人反抗压迫,争取解放和自决”。

这封内部邮件很快引起一场舆论风波,Workman被指责忽略哈马斯的罪行,更有学生向她未来的雇主——Winston & Strawn转达了邮件内容,令她本已经到手的工作机会不翼而飞。该律所称其言论“与(该事务所的)价值观存在严重冲突”,在LinkedIn上发文撤回了给她的工作邀请。而Workman的经历在其他不少的当地大学生身上也在同样发生。

看到其他学生示威者被入职企业拒绝的新闻,即将毕业的芝加哥大学大四学生、“巴勒斯坦学生争取正义”学生团体的组织者之一Rayna Acha的忧虑变成现实,她说:“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可能会因为(我们的激进主义)而找不到工作。”

以巴战争在美国高校引起声援抗议活动,但随着同时期美国社会反犹活动和言论的激增,许多高校示威活动也引起反犹的嫌疑。尤其在今年4月哥伦比亚大学报警协助镇压一场和平抗议后引起全国反弹、各地校园爆发骚乱后,参与这次声援巴勒斯坦示威活动的学生似乎面临相比其他校园示威更多的风险和打压。除了来自大学的纪律处分,许多毕业生要面对本就低迷的就业市场、接受来自企业针对其个人示威活动的严格审查。

美国大学挺巴示威:2024年4月24日,美国加州洛杉矶,当警员开始进行拘捕行动时,身在南加州大学校友园的示威者紧紧牵着其他人的手。(Reuters)

更糟糕的是,许多参与示威的学生遭到起底,令其照片、姓名、学历、居住地等个人信息曝光在网络上。其中一个知名亲以色列网站“金丝雀任务”(Canary Mission,暂译)就宣称“记录宣扬仇恨美国、以色列和犹太人的个人和团体”,据路透社指该网站已经锁定250名自以巴开战后“支持恐怖主义﹑散播反犹太主义及仇恨以色列”美国学生及学术界人士。

社交媒体以及这些网站上的公开资讯,令当地企业更容易审查学生参与示威活动的情况。以巴战争初期,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学生团体签署的声援巴勒斯坦声明也成了企业筛查的目标。知名对冲基金经理、企业家Bill Ackman、连锁餐厅Sweetgreen行政总裁 Jonathan Newman等,一度呼吁公开哈佛大学34个签署了声援巴勒斯坦声明的学生团体名单,以防止公司“不小心雇佣”牵涉其中的学生。

“价值观不符” 一律拒之门外?

事实上,根据美国高等教育网络媒体Intelligent.com今年5月的一项调查显示,30%的企业管理者表示由于近期声援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他们对雇用近期毕业的学生感到忧虑。这当中,22%的企业管理者表示他们不愿意聘请参加过声援巴勒斯坦示威的毕业生。三分之二的管理者表示他们不愿意雇用这些学生的原因是他们可能表现出对抗性的行为,半数以上认为他们过于政治化、或者可能令其他员工感到不舒服。

包括Winston & Strawn、美国最具声望的律师事务所之一的Davis Polk & Wardwell等公司在内,许多公司以“价值观不符”为理由撤回工作邀请。而受到影响的许多学生团体则都在其声明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将哈马斯发动的袭击归咎于“以色列政权”、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实施的隔离政策。

美国大学挺巴示威:2024年4月25日,美国纽约市,大批学生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自建的营地抗议华府的加沙政策。图为营地内一面巴勒斯坦频帜随风飘扬。(Reuters)

曾表示“不会有兴趣”雇用亲巴勒斯坦学生示威者的埃克森美孚行政总裁伍德伦(Darren Woods)对媒体指出:“骚扰和恐吓,坦率的说,我认为在这些大学里是不允许的,在埃克森美孚这样的公司里当然也是不允许的。”他还表示,如果这种行为或抗议反映了他们所在校园的价值观,他们就不会有兴趣从这些校园招收学生。

一些像知名投资人奥利里(Kevin O’Leary)一样的保守派则态度更极端,奥利里在接受福克斯新闻(Fox News)采访时更放话指,自己的公司会用AI技术来从网络上流传的影片、照片中识别参加过示威的求职者。“我拥有很多公司,雇佣了数千人。几周之内,当我们对你进行背景调查时,我就能发现这一点......”他续称:“这些人完蛋了。”

不过,仍然有21%的管理者表示更愿意雇佣这些毕业生,余下近6成则表示中立。拥有巴勒斯坦血统的远距医疗公司Hims & Hers行政总裁Andrew Dudum在X 上发文称:“如果你目前正在抗议巴勒斯坦人民的种族灭绝以及你的大学从以色列撤资,那就继续吧。这些行为正在发挥作用,有很多公司和执行长渴望雇用你,不论你的大学纪律如何。”

学生怕影响就业 以巴冲突仍困扰美企

随着上述拒收亲巴示威学生的报道和消息传出,不少参与的学生怕受影响,主动去信企业“割席”,有些则不再参加示威,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其余继续参与者则在抗议时戴上了口罩,部份人选择提前离开示威活动以减少影响;学生团体则采取措施防止示威者的个人信息被曝光,包括避免在社交媒体上使用学生照片等。

美国大学挺巴示威:2024年4月27日,美国加州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的示威者再度紥营抗议。(Reuters)

这些事件还引发了当地企业能否据学生的政治观点、活动来作为录取依据的争议。但在法律上,私人雇主基于观点的区别对待是被允许的。不过,今年5月,来自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Jinan Chehade还是以种族歧视为由,向撤回她的工作邀请的律所Foley & Lardner提起诉讼。

除了美国社会在以巴问题上的分裂,这些现象或许也反应了在职场问题上的代际差异。越来越多年轻人认为员工在工作场所应当有发言权,并希望其政治观点在职场得到尊重,而企业的管理者则不然,亦难对年轻人激进的政治表达无法沟通。来自伯克利大学的就业中心主任Santina Pitcher就建议学生谨慎对待在网上发布的信息,清理自己的网络形象,她表示,雇主可能并不总是按照正确的提问方式来提问。

毕业生招募突显了美国商业机构和组织内政治活动的困难。尽管许多雇主表达了支持“黑人生命也是命”和乌克兰的讯息,但这些商界高层仍在思考如何最好地应对以巴冲突的问题。

Intelligence.com 首席教育与职涯发展顾问Huy Nguyen认为,“在招聘过程中,政治观点永远不应该被纳入候选人的资格中。这是雇主应尽力避免的滑坡效应。”他补充根据求职者的政治观点作聘用考量不仅不道德,还可能因带有偏见的做法而面临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