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利好银行股沦泡影 拆解港银不升三大理由 专家吁改买中移动

撰文: 顾慧宇
出版:更新:

美国加息步伐持续,但近期港银股价跑输大市,去年开始炒起的加息对银行息差利好憧憬似乎已荡然无存。港银中期业绩在上周已全部揭晓,并均有相同之处,第一净息差未见明显受惠,第二贷款业务需求疲弱而出现放缓,第三内房债风险增加促使其增加拨备,影响最终盈利表现。有分析认为,宏观经济未明朗,相较于内房债风险,更担忧港银在本港的贷款业务,加息或会进一步打击本身疲弱的贷款需求,从而拖累股价表现。

截至9月8日收市,中银香港(2388)跌0.94%至26.3元,恒生(0011)收报119.9元,跌0.58%,东亚(0023)派特别息消息利好,升1.34%至9.8元。三股股价表现,皆难言亮丽。

资料来源:港银中期业绩报告

息差篇︰港银“有钱借唔出”难

为抗通胀,环球央行持续加息,港银受惠息差扩阔憧憬却未有实现。城市大学特约教授曾渊沧表示,港银股价近期跑输大市,主要由于港银息口跟随步伐及幅度未如预期,加上早前内房烂尾楼引发债务坏账忧虑,令股价“打回原形”,恢复未加息前的位置。

事实上,翻查港银中期业绩,净息差未见明显升温,中银香港上半年调整后净息差同比增3个基点至1.13厘,净利息收入同比增8.7%;东亚净利息收入增加5.6%,净息差由1.38%扩阔至1.42%;恒生净息差则下跌1个基点至1.42%,净利息收入增4%。

港银息口表现未如预期,主要由于银行总结余仍属充裕,宏观经济及楼市疲弱,影响企业投资及个人置业意欲,拖累信贷及按揭业务表现,即“有钱借唔出”。曾渊沧预计,美国加息周期将于明年首季完结,其后会步入减息周期。港银息口再度向上空间料为有限,例如汇丰(0005)近期推出首年定息按揭计划,意味其也有此预期。

行健资产管理投资董事罗伟业也认同道,美国今次加息未必如同以往般,对于扩阔银行息差带来如预期般的利好,因为往年加息周期适逢经济环境佳,市场存在较高融资需求,今次情况则相反,美国面临滞胀及衰退风险,同时俄乌战争带来了能源及产业链供应短缺等问题,欧美疫情过后经济及市场需求仍属疲弱。

曾渊沧预计,美国加息周期将于明年首季完结,其后会步入减息周期。港银息口再度向上空间料为有限。(资料图片)

货款篇︰增长慢下半年需求仍疲弱

中银香港上半年客户贷款总额增长5.1%,唯较去年全年的6.8%增幅有所放缓。当中香港使用贷款增4.9%,工商金融贷款增7.1%,个人贷款增2.3%,主要由住宅按揭及其他个人贷款增长带动。东亚贷款增长放缓,贷款余额也受到风险管控措施,及客户去杠杆影响,期内香港客户保持平稳于3,029.98亿元。

相较之下,恒生银行表现最差,客户贷款总额跌1.2%。已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准备的客户贷款跌1%,于香港使用贷款跌1%。多个行业贷款均下跌,当中物业发展及物业投资贷款跌5%,工业、商业及金融业贷款跌2%。个人贷款大致与2021年底相若。住宅按揭及相关其他贷款增1%,信用卡贷款跌7%。

今年上半年,恒生银行客户贷款总额跌1.2%。(资料图片)

金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港银贷款连续两个月录得缩减,7月年化贷款增长率为负5.1%,跌幅并较6月负2%有所扩大。住宅按揭方面,新申请及新批出的按揭宗数均连续两个月下跌,当中新批出按揭贷款金额及总数环比均跌逾两成。

罗伟业指出,美国加息,香港由于联系汇率制度,息口也需要跟随向上,但由于宏观经济情况未明朗,息口提升会进一步打击本身疲弱的贷款及按揭需求,从而有机会影响资产素质,增加坏账风险,对港银板块带来负面影响。

他预计,本港银行下半年仍会面对贷款需求疲弱的情况,而考虑到过往其在资产素质管理及拨备方面的工作,一向倾向于保守,认为相关坏账风险仍会属于可控范围。

罗伟业指出,宏观经济情况未明朗,息口提升会进一步打击本身疲弱的贷款及按揭需求。(资料图片)

坏账篇︰预期信贷损失料上升

而事实上,恒生及东亚中期盈利倒退逾40%,当中原因均包含因债务风险增加(包括内房债务)而提升拨备,中银香港虽然业绩录得增长,但也做出相同动作。

当中东亚银行减值贷款比率由去年底的1.09%,上升至今年6月底的1.58%。香港业务的减值贷款比率由1.09%上升至1.76%,而内地减值贷款比率则由1.54%上升至2.12%。期内内地新增不良贷款同比大幅增59.6%,主要由于若干房地产客户被降级所致。东亚也是港银中对内房债风险敞口最高的银行,内房债占总贷款比例达12%。

恒生上半年也调增预期信贷损失,预期信贷损失净提拨同比上升17.57亿元至20.96亿元。中银香港增加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逾44%,该行内房风险敞口达1029亿港元,但当中国有企业客户贷款占比高达78%。

罗伟业表示,作为基金经理,从中长线角度来看,目前并非买入港银的合适时机,相较其他板块估值也并非特别吸引,更建议留意前期超跌的消费及科技板块,料更为具备增长潜力。(由受访者提供)

分析︰现并买入港银合适时机

曾渊沧表示,港银对内房债风险普遍属可接受范围,而中央近期也有出台政策舒缓内房债务问题,故不会特别忧虑。相较内房债问题对于港银的影响,他更担忧下半年港银信贷,包括按揭业务的表现,预计有机会较上半年有所下跌,或拖累股价进一步向下。故此,相较港银,他更推介其他板块的高息股,包括中移动﹙0941﹚、中海油﹙0883﹚等。

罗伟业表示,作为基金经理,从中长线角度来看,目前并非买入港银的合适时机,相较其他板块估值也并非特别吸引。银行股走势通常与经济周期同步,大市下跌时具备一定抗跌力,但回升时则多数跑输大市,目前大市气氛及走势未见明朗,反而更建议留意前期超跌的消费及科技板块,料更为具备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