揸现金输通胀? 鸿鹄陆庭龙反驳误解 教路“执仓”迎衰退|专访

撰文: 古美仪
出版:更新:

环球经济面对衰退压力,国际货币基金(IMF)今年三度下调全球经济预测,预警美国、中国和欧洲,在各种危机碰撞下,经济放缓幅度超预期。面对可能吹起的完美风暴,投资者要如何部署调整持仓呢?在金融市场“实战”操盘逾三十载的鸿鹄资产管理行政总裁及首席投资总监陆庭龙,接受《香港01》专访时指出,投资者应将股票的持股比例,减少至30%左右;同时保留现金,将现金比例增加至占持仓的一半,看好美元强势未变,惟不宜投资外汇 (外汇攻略,详见另文)。

陆庭龙在银行界拥有逾30年经验,曾任恒生银行私人银行及信托服务主管,在去年离职后自立门户,创办鸿鹄资产管理及鸿鹄家族办公室,目标客户是至少有1,000万美元资产的富户。他分享今年投资市场上,重心是美元强势不可逆,令到其他非美货币全线受压。

对于美国会放慢加息的说法,陆庭龙不表认同,直言:“市场估计美国会放慢加息,是太过乐观!”(Getty Images)

固然,美国加息步伐是四十多年来最急的,短短四个月内累计加息超过2厘,“收水”之快对环球资金流造成明显紧缩效应。另一边厢,美国经济强势似有扭转,继首季GDP萎缩1.6%后,第二季再度萎缩0.9%,投资界及学术界热烈争论,美国会否出现经济衰退,甚至是恶性通胀?更有声音开始认为美国今年将会开始放慢加息,以免经济明显下行。

计及7月联储局一口气再加息0.75厘,最新联邦基金利率已经升至2.25%-2.5%。参考联储局上次公布的利率点阵图,委员认为今年联邦利率中位数是3.25%-3.5%。若果点阵图的预测“灵验”,按此推论今年余下三次会议上,美国仅会再度加息合共1厘,较之前明显放慢。

若果点阵图的预测“灵验”,按此推论今年余下三次会议上,美国仅会再度加息合共1厘,较之前明显放慢。(联储局网站)

市场料美国将减息 陆庭龙︰太乐观!

不过,对于美国会放慢加息的说法,陆庭龙不表认同,直言:“市场估计美国会放慢加息,是太过乐观!”他更认为明年上半年,美国也不会出现掉头减息。

陆庭龙从两个角度解释,首先,从就业市场的角度看,眼下美国劳动市场增长强劲,美国新公布的7月就业数据远胜预期,非农新增就业职位有52.8万个,较市场预期多一倍,为联储局继续激进加息抗通胀提供理据。

再者,即使美国经济有机会衰退,他亦认为联储局不会轻易放弃加息。因为从通胀角度看,即使7月份美国通胀有所回落,仍然达到8.5%,市场甚至预期仍有机会升至接近双位数,相较之下,现时利率低于3厘,因此联储局根本没有减慢加息步伐的空间。“出现如斯局面皆因联储局‘太迟起步’,过分忧虑加息会影响资产价格、引发经济衰退而错过最佳加息时机,所以现在已不容许联储局‘慢慢加’!”

美国今年息口 有机会超4厘

然则美国加息步伐,陆庭龙又如何研判?他指出,“市场上好多分析都认为,今年加息至4厘已经是上限,不过其实联储局是有机会将利率升至4厘,甚至更多。”

鸿鹄资产管理行政总裁及首席投资总监陆庭龙直指,现时美国利率低于3厘,联储局根本没有减慢加息步伐的空间。(陈苇慈摄)

回看数十年历史,由1980年至2000年联储的基准利率,都是高于通胀的,情况到2000年科网危机后才出现逆转。现时美国通胀及利率的差距太大,联储局必需继续加息。他又指,目前通胀达到8%-9%,即使美国加息至4厘,利率仍然是远低于通胀的。

总体而言,他预期美国持续加息的机会最高,因此在各种主要货币走势上,最为看好美金,表现将继续独领风骚。

问及在现时经济环境下,股汇债市应如何配置?他认为在现时美元一支独秀的前提下,投资者应该将资产组合的40%-50%,投放在现金,当中是指美元以及与美元挂钩的港元。

一些传统价值股份,例如公用股及及高息股,仍然值得吸纳,例如中资电讯股中移动﹙0941﹚等,因股息率达到7厘以上,而且较有能力应对内地经济衰退。(资料图片)

现金增持至最多50% 勿怕“输通胀”

很多人觉得“持现金等于输通胀”,将手上资产的现金占比提高至一半,又会否太保守?他解释指出“这是一个误解”,因为持有现金,并不是指在整个衰退周期都持有现金。

现时环球经济衰退风险明显升温,虽然单单持有现金,在通胀环境下,购买力在一年后遭蚕食。不过投资回报往往是相对的,当其他资产价格,例如股票等出现20%的跌幅,其实手上持有现金(港元或美元),加上做定期存款的利率回报,已经跑羸其他资产。届时手上有现金,可再灵活调配至其他资产,购买力变相上升。

至于股票,亦须继续占资产的一部份,占比上陆庭龙建议是30%左右。虽然今年环球股票市场皆“清一色”向下,不过一些传统价值股份,例如公用股及及高息股,仍然值得吸纳,例如中资电讯股中移动﹙0941﹚等,因股息率达到7厘以上,而且较有能力应对内地经济衰退。另外,增长股方面,他认为电动车股亦可看高一线,因为现时全球的电动车产能,仍然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债券可逐步增持至15%

其余投资组合的15%,他建议可投放在债券之上,看法与去年年底有所调整。在去年年底,陆氏早已表明会增持现金,而不会买债券,因为环球央行加息对债券不利。事实证明,欧美英澳等多间央行陆续加息,的确可见债券表现深受其害,无论是政府债券或是企业债券指数,都见下跌约13%。而经历大半年的跌势,陆氏指出,债券开始可以在低位部署,因此认为可以开始将债券的投资比例,用于替代部分的存款。

不过他提醒,在衰退前景下,信贷环境将收紧,因此不要投资以往流行的高息企业债;加上,香港投资者经过了内房债危机一役后,对高息债券的信心受损。反而,建议选择国债,或是优质企业债,年期上留意一些中等期限的债券,例如5年期至7年期的债券,因这个特定年期的债券,大致反映了央行的加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