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反弹一个月即“走样” 隔夜息穿一厘突显放水未挽狂澜

撰文: 古美仪
出版:更新:

中国经济经过6月份上海“解封”强势反弹后,7月份表现却不似预期,制造业活动出乎意料重现收缩,市场关注中央政府会如何出手支撑经济。从货币政策看,中国未有跟随欧美等主要央行开始加息,反而持续宽松“放水”,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在今年首七个月向市场投放4,000亿元人民币,然而,无论是中港股市、或是实体经济,表现都是乏善可陈,突显货币政策宽松不足以救市。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远逊预期,也是继6月份回升后,出乎意料重现收缩。(新华社)

制造业PMI重现收缩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远逊预期,也是继6月份回升后,出乎意料重现收缩。官方制造业PMI跌至49,创3个月新低,(市场原先估计数据由6月的50.2升至50.4)。生产及新订单指数均跌至50以下的收缩水平,两项指数连跌多个月,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比例逾半,需求疲弱限制复苏步伐。

《彭博》引述消息指,中国最高领导层上周在一些省部级干部会议上称,受各种影响经济的特殊因素叠加影响,今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不是一个必须达到的数字,而地方目标同样仅具指导意义。

不景气扩至大企业

光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接受访问时指出,今次内地制造业数据,和以往经济下行情况有所不同,最主要在于大型企业的表现方面。以往内地制造业不景时,通常小企业受压最深,至于国企等大型企业,一般较有力把握刺激政策,改善业绩,不过今次数据却反映,连大企业的情况都见收缩。

数据显示,上月大型企业PMI为49.8%,环比下跌0.4个百分点,降至荣衰分界线以下;小企业处境更弱,PMI环比跌至47.9%。

光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指出,环球多国正处于货币收缩期,对内地的产品需求放缓,可从最新内地的新订单下跌情况看到。(访者提供)

市场关注为何内地政府持续出手撑经济后,制造业仍然未有起色?林樵基指出,可从两大方面拆解。第一是环球多国正处于货币收缩期,对内地的产品需求放缓,可从最新内地的新订单下跌情况看到。数据反映,企业生产及新订单指数均跌至收缩水平,两项指数连跌多个月,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比例逾半,需求疲弱限制复苏步伐。第二,疫情在内地仍有零星爆发,部分地区仍要处“封区”状态,限制了服务业的复苏。

人行调查:贷款总体需求创六年低

经济下行,企业贷款跌至六年低位。据人行早前一项调查,第二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降至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非金融机构今年债券发行总量亦告下降,借债成本降至2020年以来最低也未能挽回这一势头。

不但是企业投资,眼下连资本市场,不管是中国A股或是港股,同样面对不景。内地上证指数经过5月及6月份连续两个月反弹、累计升幅达到10%,不过在7月已经重现疲态,指数失守3200点大关。至于港股情况更弱,恒指本周再穿二万点大关,是逾两个月来首次。不但指数下挫,资金量亦明显萎缩,现时港股单日成交额,再度跌至不足1,000亿元。

无论是股市或是实体经济,皆面对多重压力。即使年内已经透过下调存准金及降低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仍然未能支撑经济。虽然市场仍然期望人行会再度降息降准促进企业投资,不过从金融数据可以反映,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

中国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一度跌破1%,7月累计下跌94个基点(1厘=100点)。再次表明,中国央行提供的流动性,大部分留在了银行。资金在银行体系间“空转”情况严重。(资料图片)

隔夜回购息破1厘 资金“空转” 未有流向实体经济

中国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一度跌破1厘,7月累计下跌94个基点(1厘=100点)。再次表明,中国央行提供的流动性,大部分留在了银行。资金在银行体系间“空转”情况严重。

银行存款半年添10万亿元人民币

从另一个数据看,更反映人行的“放水”,并未有流入实体经济,全因企业及市民的信心疲弱,在今年内房债务问题、“烂尾楼”急增,以至科网企业裁员潮下,宁可“积谷防饥”,亦不愿投资。今年上半年,内地老百姓新存进银行户口的款项多达1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创历来新高。假若把10万亿元,除以中国约10亿成年人口,相当于平均每人的户口在半年间进账约1万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过剩的资金正在金融体系中淤积,而没有输送进入实体经济,指出“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宽松无法提振需求”的风险正在上升。

可见,当前的经济问题,未能靠人行放水应对,唯有等待房地产问题、债务泡沫逐一挤破,才有望恢复市场信心。因此,在可见的未来,若“地缘政治+经济收缩+内房问题”等三座大山未能化解,任何的货币宽松,也难免如同泥牛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