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获富豪家族入股 10Life揭保险鬼祟位 数据库突破500万人

撰文: 古美仪
出版:更新:

“格价”都可以成为一门生意!不但能做到收支平衡,并且更吸引本港四大富豪家族之一投资入股。初创公司10Life成立保险比较平台,对市场上超过1,000款保险产品,提供条款分析及比并,创立五年至今,取得融资超过800万美元(折合近6,300万元),累积用户量超过500万人。

谈及创业之路,联合创办人何颖翔接受专访时表示, 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己和另外两位创办人,在保险业有逾10年以上工作经验,见尽行业销售“良莠不齐”,初心是创立一个更透明、更方便的平台,比并各类保险的“鬼祟位”。忆述五年前刚成立时,“当时只有一个大方向,但具体要如何营运,都是靠边做边试。”

不过,他坚信,透过将市场上逾千款保险产品的条款及价格,全数放在网上,公开透明地进行比较,对用家及保险公司,都有得益。用家在买保险前,能够充分了解所买产品的特性,“知道自己究竟买紧咩”。至于保险公司,亦可以善用市场数据去提高产品竞争力。

公司和政府机构,包括食卫局,以及各大保险公司进行沟通,最终当调查公布后,有不少于3间保险公司,主动决定调整保障范畴,以填补市场漏洞。(网页截图)

揭乳癌保单“灰色地带” 多间保险公司主动“改条款”

所谓有比较、有进步,“如果市场上全部保单都是箩底橙,消费者就只能硬食箩底橙!”他举例指出,政府推出自愿医保以来,市场反应热烈。针对市场上的自愿医保产品,公司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自愿医保在治疗乳癌条款上标准不一,以标准计划(Standard Plan)为例,仅三成保险公司,明确对于乳房切除后重建手术作出赔偿,有关保障逊于现时国际上医疗保障计划之标准。

就此结果,公司和政府机构,包括食卫局,以及各大保险公司进行沟通,最终当调查公布后,有不少于3间保险公司,主动决定调整保障范畴,以填补市场漏洞。

他形容公司的业务模式,除了是做保险比较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去协助保险公司设计更贴合用家需求的产品,从而推动行业的保险产品质素提升。并形容“这些工作是前线难而看到的,不过却能实在地提高保险行业质素”。

10Life的联合创办人何颖翔形容,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是“类似consultant 形式,协助保险公司,开发更符合市场的产品”。现时向保险公司提供数据分析,是10Life 的主要收入来源。(罗君豪摄)

充当consultant  助保险公司改良条款

10Life对市面的保险产品提供全方位分析,全属免费。问及公司如何“赚钱”谋生,他回应指出,现时平台的资料库用户超过500万人,用户在网上比较保险条款时,过程中会取得很多用户回馈,包括买保险的诉求及消费额,具体至当购买特定保险产品时,买家是比较注重保障金额,或是供款的年期等。这些资料对保险公司,在研发及推广产品时,很有参考价值。公司会将相关市场资讯整合,为保险公司提供解决方案。

他形容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是“类似consultant 形式,协助保险公司,开发更符合市场的产品”。现时向保险公司提供数据分析,是10Life 的主要收入来源。

拓Broker新业务

除了和保险公司合作设计保险产品外,公司亦另觅新“财路”。在过去一年,决定进军新领域,就是直接经营销售业务,公司在去年注册了10Life Financial持牌经纪公司,可以在平台上以保险经纪( Broker)形式,向用户销售保险产品。

以往用户在平台上比较各款保险后,当落实要购买“开单”时,仍然需要联系各大保险公司的代理。不过,现在用户可改为直接联系10Life 的代理。他指出,“Agent系代表保险公司,不过Broker代表的是客户,经Broker可以一次过购买不同保险公司的保单”。

保险销售业务是在去年年底开始,何颖翔指出:“控制盘数是管理层的职责;前线同事要注重的,是用户体验”(罗君豪摄)

代理采“固定月薪” 不知佣金率 避免“Hard sell”

经纪公司在市场上并非一个新事物,据保监会数据显示,本港有超过800间保险经纪公司,10Life的分别在于什么?他回应指,公司着重的是保险销售的公平性,并指出:“控制盘数是管理层的职责;前线同事要注重的,是用户体验”,因此,决定在三方面出手:

首先,公司招募销售人员时,首要看重的不是昔日销售业绩,而是对产品的认识。在待遇方面,公司会向销售员工,提供“固定月薪”,而不是和一般Agent 一样行“佣金制”,将销售保单成绩与人工挂钩,第三,前线销售人员,不会知道每张保单的利润高低,从而避免他们为了“跑数”而销售不合适的产品。相信整体上能够带来更理想的销售服务。

保险销售业务是在去年年底开始,他表示,现时是处于“soft launch”阶段,并期望未来销售保险的佣金增长.,可以超越向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服务分析收入。

业务收支平衡 获港四大富豪家族之一入股

营运表现方面,何颖翔透露公司已经达到了收支平衡。创立至今,公司的融资规模已经超过800万美元,并在去年底进行了一轮融资计划,在未来12个月亦有计划进行A轮融资。公司在寻找投资者上,一向都坚持不会引入保险公司作为股东,以保持平台在产品比较上的中立性及独立性。

在新股东名单之上,他透露除了有一些昔日的保险业界高层外,亦包括本港四大富豪家族之一,并且成为该轮融资中的最大“金主”。不过,具体的股东名单,他笑言不便透露。他又指,对于公司的营运理念,新股东都十分支持及认同,并且在如何拓展业务,以及提升员工归属感方面,提供很多有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