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湾区医疗需求大 医管局前主席胡定旭︰港专科北上有优势
近年国家大力发展大湾区,香港在区内担当重要角色不用置疑。除了在金融上互联互通,医疗亦是另一个充满机遇的行业,让专才大展拳脚。医院管理局前主席、眼科专科私营医疗机构清晰医疗(1406)主席胡定旭,近年仍然热心于医疗行业,积极推动香港与大湾区的医疗融合,他认为内地人对香港医疗需求殷切,香港专科医生北上开设诊所有一定优势。
讲起大湾区机遇,自不然是想起金融业的发展,例如跨境理财通,但其实随著大湾区经济发展日趋成熟,香港医疗业大展拳脚的空间著实不少。事实上,在现行政策下,香港注册医生只要在香港累积满五年的执业经验,并取得内地《医师资格证书》,便可在内地执业。同时,内地亦容许大湾区内地城市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药物和常用医疗仪器,为一众港资医疗机构带来机遇。
曾担任安永中国及香港区主席的胡定旭,任职医院管理局主席长达9年,目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首席顾问,对中港两地医疗行业十分熟悉。他便认为,大湾区除了经济融合外,医疗上的融合机会同样无限,推动大湾区与香港的医疗合作,可为本港医生开创另一条路。
大湾区人口多 医疗需求强劲
胡定旭认为,国家经济发展繁荣无可置疑,但医疗“仲未系跟得上(香港)”,即使内地有很多优秀的医生,整体医疗系统仍然需要改进。“最简单讲,HPV疫苗点解喺香港打而唔喺大陆打?细路仔𠮶啲vaccine(疫苗),点解千辛万苦来香港打呢?疫苗就系疫苗,冇唔同,但始终喺香港,我哋嘅管理质素系有保证。”他以中环著名的医生大厦为例,笑言︰“你睇中建大厦,点解呢轮生意差咗?我估计,其实香港好多名医嘅病人都喺内地。”
内地人对香港医疗需求殷切,疫情前已有不少“睇病自由行”,下一步的发展是医生北上,“摆翻呢样嘢(医疗机构)喺内地,一定好多人嚟。”
资料显示,大湾区登记人口高达7,000万,计及流动人口高达1.5亿,单是广东省的医疗健康年销售总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内地追求医院品牌作风 港名医可打破
尽管大湾区医疗需求强劲,但香港医生想打入此市场,也有一定“潜规则”。原来,内地人看医生的习惯与港人追求名医有别,反而是医院“先行”。这从内地百强医院排行榜可见一斑,名单上的医院基本都是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有一定公信力。
胡定旭笑指,在内地只要是协和医院的肿瘤科主任,人们就会有信心,但医生一旦离开协和医院,就是“nobody”。反过来看,香港人却不介意名医在哪间医院挂牌,他打趣道︰“例如﹙肠胃科医生﹚朱建华,佢离开玛丽医院,出嚟可以讲‘我朱建华,喺香港肠胃科就系number one’。”
故此,在香港有名气的医生到内地开设连锁诊所或专科医院有一定优势,“﹙眼科医生﹚林顺潮希玛(上市公司编号:3309)做得几好,佢用香港模式喺深圳开,跟住去北京开,然后周围都开,即系内地十分认同香港嘅管理模式。”
希玛眼科“打头阵” 成功闯入大湾区
提起林顺潮,他早于2013年在深圳开设“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是内地首家由香港人独立投资的眼科医院,至今内地已有八间“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今年还有三间新医院准备开业。截至2021年12月底止,希玛内地业务收益达5.69亿元,同比升58.1%。
希玛作为率先在内地“探路”的医疗机构,去年内地业务增长强劲,无疑为其它同业打了一枝强心针。今年初上市的清晰医疗(1406)与希玛一样,从事眼科医疗业务,同样看好大湾区发展。从该集团招股书所见,集团集资金额约45%,即约1.11亿元,拟用以收购大湾区的眼科诊所、 眼科门诊部或眼科医院权益,以及与合作伙伴在内地设立眼科诊所。
至于全方位医疗机构医思健康(2138),也扬言加强于大湾区的业务,计划于2025年前开设30至50间门店,重点发展消费医疗及保健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美学医疗、脊椎治疗、牙科、妇产科及儿科服务。
专科北上有优势
从上述例子可见,不少港资医疗机构在大湾区发展,定位都清晰。胡定旭拆解道,香港医生北上发展,以专科最为有优势。在社会保障下,内地民众通常会到公立医院求诊,除非是专科或严重疾病,才会到私家医院求诊。因内地公立医院有医保覆盖,而私家医院则没有,因此私家医院的目标病人会是中产或以上。
“﹙私家)应该做专科,呢个系肿瘤医院、呢个系眼科医院、呢个系牙科医院等等。”胡定旭举例,内地有些医学美容“做到烂”,但香港却很高级,收费不菲,但仍客似云来,关键就是管理,“最重要唔好‘乱嚟’!咁你话儿科、妇产科、IVF﹙体外人工受孕﹚、肿瘤科等等,每一个科都系技术最重要!”
香港医生北上门槛为5年经验
事实上,不单止连锁医疗机构才可以北上大湾区发展,在CEPA的框架下,香港注册医生符合要求也可在内地执业。近日,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与助理院长樊敬文,通过网上会议,与香港50多位知名私家医生,共同商议大湾区医疗的发展与机遇,希望吸引更多香港医务人才前往深圳执业。
可以说,香港专才到内地发展,技术门槛易过,但是否能适应又是另一个问题,始终两地文化差异,内地与香港医生或在诊症及用药上有所不同。举例说,内地医院爱打“点滴”,在香港却不是惯常做法。胡定旭认为,这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并无绝对正确的治疗方法,“等内地人习惯(香港做法),其实有时吊盐水都会痊愈。”
他补充,港人适应力强,相信医生“北上”亦能好好适应,“会计师入大陆已经好多年,我1985年可以入大陆,喺1999年𠮶阵时,我一个礼拜有四日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