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临专访|四线发展扭转“疫境” 大搞美食广场 年尾开第四店
香港家庭规模逐渐缩小,以往一家10数口周日去饮茶的光景已不复在,取而代之是2至4人的小家庭,加上疫情期间的各种限聚措施,导致中式餐饮业的营运越加困难。
但有危便有机,严峻的经营环境使中式餐饮巨头富临﹙1443﹚重新审视生意模式,决心作出变革,打造“全时区餐饮生态圈”,以大量餐厅种类抢攻市场,集团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邬锦安表示务求让客人“日日食富临餐厅都唔会闷”。他预计每月将新开2至3家亚洲菜式餐厅,并引入更多日、韩、泰菜品牌。但他相信富临会藉今次修正,起飞速度会更快,有信心达到开店目标。
经历社运及疫情洗礼的富临,近年决心摆脱困局,大打“全时区餐饮生态圈”的旗号。但何谓“全时区”?富临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邬锦安解释,“父母早上可以到我们的茶楼饮早茶,囡囡想吃西式早餐、喝咖啡又可以到我们旗下的Cafe,囝囝下午跟同事吃饭又能到我们的美食广场,我们旗下的民生超市亦能照顾普罗大众的买𩠌需要。”
多战线策略 发展“全时区餐饮生态圈”
为配合香港人对美食的“贪新忘旧”,富临在这两年亦变动餐饮组合,四线发展——休闲系列、亚洲线路、美食广场﹙Food Court﹚、中式餐饮。邬锦安表示茶餐厅的经营模式正好体现香港人的三心两意,客人无论想吃餐蛋治、西炒饭或是鸡髀水果沙律,都能被满足。富临现时营运的约100间餐厅、30个餐饮品牌,就是以一种“multi brand﹙多品牌﹚”的理念经营公司。
“你以fast fashion的概念去理解会更容易,有些品牌我们只有1至2间门市,亦不排除有部分品牌或随着时代被取替。因为即使你有多喜欢吃一间餐厅,也不会每天光顾,我们的品牌策略就是为顾客营造新鲜感。”
富临四线发展 进军美食广场
其中一个教人意外的地方,可谓中式餐饮“捞过界”搞美食广场﹙Food court﹚。虽然中式餐饮的人均消费较高,惟设美食广场人流畅旺,盈利亦非常可观,“美食广场每天人流大概3,000至4,000人,每人平均消费约50元,价单稳定性较高。”富临于去年1月成立美食广场“Café Foodeli”,至今已经有3间分店,分布元朗、黄大仙以及九龙湾,今年尾再“添食”,在屯门开设新分店,短短一年半期间,总营运面积将升至约5万呎。
邬锦安指,“Café Foodeli”的市占率已达香港头三位,“中式餐饮集团较少涉猎亚洲餐饮元素或是打造大场景美食集中点,而富临则是香港唯一经营美食广场的上市公司!”他表示公司希望把美食广场当作一个共享平台,因此大量引进不同风格、不同型别的餐厅进驻,有受港人欢迎的日韩餐厅,亦有本地小店,“以德福广场的Café Foodeli为例,10间餐厅只有2间是公司旗下,希望让大众享受全面的餐饮美食。”
美食广场价单稳定性高
以往人们结婚会在中式酒楼宴开数十席,现时却大多举行小型婚宴又或者转到酒店举办。邬锦安指出现时社会结构趋向小型,而且消费模式转变不少,认为只是把中式酒楼控制在合理分店数量。现时富临旗下共有25间中式酒楼,公司未来不会刻意减少数目,惟或会就租约和其他因素考虑缩减1至2间分店。
被问及是否打算全面发展亚洲餐饮以及美食广场,邬锦安表示两者定位不同,没有打算全面转型。他认为疫情仍然未完全消退,本土消费是关注重点,而大型餐饮却受制于疫情,因此发展小型餐饮配合民生市场。“中式婚宴餐饮平均每人消费500元,惟我们既想照顾市民平日50元的日常需要,亦想争取提供高消费餐饮予市民。”
邬锦安指疫情持续受控,惟现时营业额跟疫情前相比亦不多于5成,不过对下个财年的营业额很乐观,预计会有双位数的增长。未来更会投入资源,以科技管理带动业务发展,例如推出应用程式让顾客记录曾经餐点,配合现代人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