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旧生搞Algo Trade 图打破大户专利 “散户唔识都用得上”

撰文: 翟梓谦
出版:更新:

经典神剧“大时代”之中,“股票之道在于人弃我取”成为金句。 不过,股票市场瞬息万变,单靠人脑难以应对市场上成千上万只股票,或许唯一的“胜利方程式”在于Algorithmic Trading(Algo Trade,程式交易)。

唯快不破,Algo Trade已成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工具,机构投资者几乎无一不用。在各种演算法你争我斗之下,单靠人脑分析交易更显得无力和渺小。《香港01》最近访问了方博科技(Finbot)联合创办人及瑭明资本董事曾启邦, 他便分享了发展Algo Trade的经验,原来程式交易并非只是大户专利。

“80后”曾启邦在2010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修读工商管理(财务学)。首份工作便是于法国兴业银行从事指数套利交易的工作,交易之频繁程度高达千份之一秒,属“高频交易”的性质,需要利用电脑辅助。“当时第一次接触到用电脑去Trade”,在法兴的工作,令曾启邦明白到不少股票交易的策略和套路,是需要电脑的精密计算。为了精益求精,曾启邦后来到香港大学进修,继续钻研计价方面的知识,并自学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尝试把两方面的专业结合而成。

其后,曾启邦加入上海商业银行,负责“坐盘”工作,即是由银行打本,他主力管理组合。当时主力依靠“人脑”操盘,但曾启邦自己利用电脑量化的方式计算,当年为投资组合带来57%的回报。

方博科技(Finbot)联合创办人及瑭明资本董事曾启邦。(罗国辉摄)

离开投行自研Algo Trade

当时曾启邦有一个想法,便是将这个交易策略自动化,由自动落盘,以至建立一个咨询机械人(Robo Advisor)。于是,他于2018年毅然辞职,实践梦想成立方博科技。能够让曾启邦放弃投行的高薪厚职,全因Algorithm(Algo,演算法)已经让他深深著迷,它能够自动学习,可以从胜利之中寻找共通点。

2018年成立方博科技,曾启邦起始投资超过200万元资金,当中有一半用于买入历史数据。“投资差不多系当时几年嘅收入”,公司目前合共有4人营运,“大家都系Part-time咁做,如果Full-Time做仲犀利”。他坦言,目前公司已经收支平衡,甚至乎达到“负成本”,全因为已获得科技园的资助,加上本身亦有私人基金赞助。

方博科技旗下的AI平台服务包括Robo Advisor。

“倒果为因” 由过去的痕迹预测将来

相信一众读者对于Algo Trade如何“揾银”更感兴趣。曾启邦研究的Robo Advisor,是利用“倒果为因”方法,以寻找短线买入的机会。“15日内升7%,呢个系‘果’,就要揾返之前嘅‘因’”。曾启邦投资逾百万元买入过去超过10年的数据,正正是要将数据注入Algo之中,让其不停根据所需的参数进行演算,继而找出“胜利方程式”。

“唔一定系10天线升穿20天线就要买入”,相反是反复研究过去能够在15日内上升7%的股票,“究竟升之前有咩Pattern呢?”而Robo Advisor设定为7%主要是因为每只主板港股在一个月的短线波幅大约为8%至10%,故出现买入信号后追入赚7%已经大致赚取大部分波幅;而另一原因是希望方便用家,无须因应逐一个股已作出改变。

曾启邦直言,多数研发Algo Trade的人都不会与他人分享,而他却希望更多人能够接触。(罗国辉摄)

Algo Trade非大户专利 “希望多啲人用”

目前曾启邦研发的Robo Advisor,可供投资者付费订阅,单月月费为1,328元,电脑会每日收市后便会自动发出买入或卖出信号。曾启邦坦言,目前市场上很少个人做Algo Trade,大多数是机构投资者,因为需要很大量的数据,并需要对计算机科学十分熟悉的团队或人才能够做到。

“多数研发呢啲都系自己用,唔会同人讲”,故此,他自研Robo Advisor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是希望更加多人能够接触得到这方面的专业,即使用家完全不懂个中原理,但都仍能够用得上或者当作参考。

虚拟银行在港正逐步发展,曾启邦希望日后可与虚银合作发展Algo Trade。(资料图片)

冀与虚银合作 向Algo Trade发展

谈及到公司甚至整个Algo Trade的行业发展,曾启邦坦言有一件事希望日后能够做得到,便是与虚拟银行合作。他指,目前Robo Advisor主要是给予投资建议,只需要证监会批出提供证券咨询的“4号牌”;而“9号牌”即是以全权委托形式为客户管理投资组合。他认为,虚拟银行未来其中一个发展方向,是可以透过类似他研发的Robo Advisor,建立一个虚拟资产经理(Virtual Asset Manager),为投资者直接提供买入或卖出信号,用户只需决定“买?唔买?”便可。

在程式交易的领域之中,曾启邦认为香港相关人才缺少。“香港人才好少,面试多数系东南亚、新加坡、韩国人,但佢哋都系香港大学Data Science/Machine learning毕业,有呢科㖞,但唔知点解唔系香港人。”曾启邦估计,香港学生大部分倾向金融地产方面发展,认为金融行业能够很快赚一笔钱。他坦言,本地这一类型的公司并不是缺乏资金聘请人才,而是适合的选择不多,建议政府若有意推动行业发展,应向学生提供有关学科的学费资助,吸引更多人才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