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财汇局三大刁“省招牌” 黄天祐︰专业核数师必能发现造假

撰文: 詹咏渝
出版:更新:

2006年成立的财汇局,主力监察香港上市公司核数师,过往较多在“幕后”发功。但自2019年该局获立法会“加权”,加上主席黄天祐熟悉上市公司及核数师事务,财汇局亦“活跃”起来。近日除了发布首份香港上市实体审计市场概况报告外,还开展3单“大刁”,包括调查德勤涉审核冠华国际﹙0539﹚未尽责、跟进德勤中国审计失当指控,及查康宏环球(1019)财报审计。

对于近日财汇局一连串高调行动,黄天祐接受《香港01》专访时称,专业的核数师理应发现上市公司造假,假如知而不发声便是串谋。财汇局未来会加强调查工作,在内地的工作底稿亦会一并调查,确保核数师跟足审计准则核数。

讲起财汇局,其知名度或许不及证监会及港交所﹙0388﹚,但在本港上市公司监管体系中,该局角色不容小觑,早年聚焦调查工作,每当发现核数师有失当行为,便转移至会计师公会。2019年,立法会通过了修订条例草案后,财汇局角色大大加强,有权力做查册、内部聆讯、纪律处分等,一旦发现核数师犯错,可作出相应惩罚,由最轻的警告、罚款至最严重的吊销牌照。

财汇局全力监察上市公司的核数师,有权力做查册、内部聆讯及纪律处分等行动。(资料图片)

看工作底稿 如同照核数师X光

有权力便有责任。黄天祐表示,财汇局定期到上市公司核数师事务所查册、查看工作底稿等,以评估核数过程是否谨慎,“例如核数师对会计准测的理解及假设是否正确、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假设有没有认真看待、反复论证、客观提问?”该局近日也积极“做大刁”,一连三个举动,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包括调查“四大”德勤涉审核冠华未尽责、跟进德勤中国多间上市公司审计失当指控、调查陷入股权风波的康宏账目。

财汇局其中一把尚方宝剑莫过于,要求上市公司公开核数师的“工作底稿”﹙“audit working papers”﹚,由于核数师在核数过程中,需要将审核过的文件及程序书面记录,故抽查工作底稿,可有效地验证核数师在核数过程中,是否有做足工作,确保账目无重大错误。原则上,一旦财汇局开展了对公司的调查,上市公司在香港的工作底稿都要公开予以抽查,即使工作底稿在内地,也可请求财政部清关送来香港,除非文件牵涉国家机密。

核数过程牵涉不同的会计准则、尽职调查,财汇局查册部会透过工作底稿来判断核数师有否失职。“睇底稿可以睇到你做咗咩workings,一睇就会知你有冇尽职,同时睇得出核数师的质素。遇上有争议及复杂的问题或管理层假设,但工作底稿是很平淡、轻轻带过、很少背景资料、甚至只有一两行,没有加自己意见落去,就值得留意。”黄天祐说道。

黄天祐指,一个专业的核数师必定有能力发现造假。(张浩维摄)

吁核数师抱质疑态度 非视公司为“贼”

工作底稿虽然作用重大,但近年仍不乏上市公司造假数,例如近年轰动一时的瑞幸咖啡自爆造假,负责的核数师却没有即时发现,这是否代表上市公司“造假”道行太高深?

黄天祐则认为,一个专业的核数师必定有能力发现造假。“睇账目要睇Debit、Credit,好难有错,一错盘数就Balance唔到,因为造假数你落唔返Cash。例如100亿元资产入面,银行现金有30亿元,你真的要查𠮶30亿有冇喺银行。”他坦言现时不少上市公司将现金放于内地,很多香港核数师是追查不了,上市公司有心造假,甚至会串谋银行一齐。

话虽如此,黄天祐强调,业界为上市公司核数时,要抱有质疑的心态。他举例称︰“一间从事开采石油的公司去年Discount Rate(折现率)是9%,今年是7%,咁价值咪大咗好多,现时经济差,公司理应经营困难,但大胆假设折现率,会影响Going-concern(持续经营)的,你有冇挑战佢?”在此情况下,黄天祐认为,核数师应行多一步,作同业比较,“系咪个个客都系旧年用9%,今年用7%呢?如果唔系的时候,你有冇做一个专业的质疑,在审计准则抱有怀疑态度,唔等于假设人地系‘贼’ ,但要合理地时时警惕自己,睇下上市公司俾你的资料、管理层的假设是否恰当!”

财汇局今年2月与证监会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就共同进行的个案互相分享资料。(资料图片)

双轨并行 监察核数师及上市公司

现时财汇局采用国际财务会计准则(IFRS),已经达到国际标准,且具有认受性。黄天祐认为香港从业员质素很高,只要跟足审计准则核数不会发现不到问题,还打趣道有时在经济差的时候,人的“贪婪与恐惧”才会产生问题。

此外,过往财汇局只聚焦于核数师身上,但现时会一并与上市公司沟通,因有时是上市公司编制报告时已经出错。他补充,上市公司未必是刻意造假,只是一些小错误,例如计错了每股盈利,但核数师发现不了,财报出街后就要作出修改。他指出因上市公司是财报的拥有人,财报出错的责任不单在核数师上,董事审核委员会及管理层也有错。

今年2月财汇局与证监会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就共同进行的个案互相分享资料,届时将通过证监会或联交所发出指引,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遴选新的核数师时便可能要参考指引,“财汇局开始双轮推动,一同监察核数师及上市公司,以提升公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