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投资拟第21章上市 李小加:想融多少融多少 能融多少融多少
滴灌投资近日向港交所递表,申请以第21章上市投资公司招股集资,公司董事会主席兼唯一执行董事李小加为港交所(0388)前行政总裁、滴灌通集团创办人李小加表示,是次集资是为了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想融多少融多少、能融多少融多少”。
滴灌投资罕见采用港交所《上市规则》第21章申请发行股份并上市,这是继2011年1月中国新经济(0080)后,事隔14年再有公司寻求以投资公司形式上市。滴灌投资计划聘请滴灌通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管理公司作为其投资管理人,专注于现金流投资。
“21章”本身无问题 关键在于两点
根据第21章的规定,上市投资公司不能有任何一项投资占资产净值超过20%,其本身联同连系人亦不能在任何投资持股逾30%,亦不能涉足任何令集团承担无上限债务的投资,但可在该公司上市3年后由股东大会投票予以豁免。有别于其他上市投资公司,该集团主要投资于具现金流的项目,分派予股东。其IPO也只能让专业机构投资人参与,而散户不能参与买卖。
李小加指出,“21章”与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融资方式相似,分别在于所有参与“21章”上市募资的投资者都将成为公司股东,而融到的资金将成为投资公司的永久资本。由于“21章”要求集中投资于同一公司标的的资产比例不得超过20%,其分散投资的理念与滴灌通匹配,故是次选择以该方式集资。
李小加续指,以往“21章”没有盛行的原因是先前透过“21章”上市的平台公司投资方向大多为非标产品,其底层资产的价值较难评估,导致投资者对这类公司估值不高。其次,在过去透过“21章”上市的公司中,有部分存在操纵市场等问题,“我以前(任职港交所行政总裁时)也不喜欢21章”,但这并不是“21章”本身的问题,目前数位经济发展迅速,滴灌通业务模式分散、数据透明,适合“21章”。
“想融多少融多少、能融多少融多少”
被问及是次目标集资额,李小加表示,“21章”规定公司上市市值要超过1.5亿元,但他本人“想融多少融多少、能融多少融多少”,滴灌通现有股东也会参与当中。不过,李小加强调,滴灌通集团本身资金充足,能支撑5至8年,没有上市需求,但公司股东可能有此需求,但这是未来2至3年后的考虑。
既然没有融资需求,为何李小加需要单独设立一家公司上市?他表示,滴灌通的现金分成模式希望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在滴灌通“1.0”主要是以自有资金“打样”(意指“示范”),滴灌通募集了6亿美元(折合约47亿港元),累计投资44亿人民币,目前已收回成命30亿人民币,剩下的资金会在未来18个月逐渐回笼。随后,在“2.0”滴灌通逐步优化现金权投资范式,并开放给市场参与者使用,已有小范围投资者愿意尝试投资,累计完成了数亿规模的交易额。到滴灌通的“3.0”阶段,希望借助港交所筹集第三方资金。
“3.0”阶段采末端经理人模式 规管更有效
值得关注的是,在招股书披露,滴灌通自有资金建立的基金产品MCLF进行现金收入分成合约产品投资的年化报酬率(Annualized return), 2022年8月到12月,年化报酬率最高达27.17%。 2023年全年,年化报酬率略有下降,但仍在8%以上。但从2024年收益率下行甚至出现亏损。
不过,李小加表示,过去是有“打样”阶段,以及遇上疫情,但整体并不算差,现在“3.0”阶段,滴灌投资使用的投资工具是基于特定现金流的投资权益,简称现金权,英文是“Cashflow Contingent Obligation(CCO)”,同时会采取末端经理人模式,对投资项目进行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又指“以往的(成绩)不具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