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女股神刘央亲授止赚两大原则 重申价值投资寿终正寝
撰文: 区嘉俊
出版:更新:
散户特性是蚀钱就长线投资,些微利润却忍不住放出,不过,盲目长坐也非良策,“女股神”西泽投资管理主席兼首度投资官刘央说,谁都会买股,而基金经理是否出色的区别,是“会不会卖”,直言自己也仍在学习,但总括而言止赚(Take profit)有两种情况。
一是行业大风向改变,例如新能源、电动车、生物科技可能未来10年都会发展,但曾经是主赛道的房地产,出现大政策改动,她便会非常坚定转型,改为增加其他行业的配置。二是行业未现变化,但同一行业发现有更好标的,比起上来更年轻、更有活力、增长更快,就会转投资该股。
价值投资寿终正寝
刘央在金融行业从业30年,2001年初到香港时接受《南华日报》采访,已被冠以“女巴菲特”称号,亦曾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基金在中国投资的操盘人。她过往一直实践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但经过2015年人民币汇改后,却认为价值投资已经寿终正寝,趋势投资方兴未艾,要做周期的朋友。
刘央说:“我不是不相信(长期主义),只是互联网颠覆了时代,趋势引领未来,做投资一定要部署有长有短。互联网企业特点就是快,所以现在给自己每一年要检讨一次。”。
中国经济转向 寻周期性机遇
现在奉行趋势投资的刘央,提出了“贯通法”的概念,意思是先自上而下判断国家政策,经济状态和实力,找出周期性机会的板块和行业,然后自下而上找出优秀公司,“中国到现在还是政策市,美国也从自由经济改成政策市,完全是FeD(联储局)做庄家,自己印钱,又进市场买,所以一定要找政策扶持的行业。”
刘央续指,例如光伏、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生物科技、5G、数字革命、金融科技等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她又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具备完整、高端的制造业和产能,中国出口在疫情期间旺盛,“大家在印钞,只有中国在生产。我们是真正的生产力。这个是大趋势,你要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