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数快】电子钱包骗案揭3大漏洞 方保侨教路一招KO骗徒!

撰文: 马健彰
出版:更新:

金管局推出“转数快”(Faster Payment System)不足1个月,惊现认证漏洞!有消息指,警方接获两名女子报案,称她们于网上找散工,提供个人身份证照片及银行帐户资料后,竟发现银行户口遭人擅自转帐共10.9万元。事件涉及怀疑个人资料被盗用,以开设储值支付工具﹙电子钱包﹚户口,并向银行发出“电子直接扣帐授权服务”﹙eDDA﹚要求,从银行直接转账至电子钱包,成功“搬钱”。金管局最新资料显示,已有约十多个银行帐号怀疑被盗,用以在电子钱包内开设eDDA,涉款18万元。记者综合各方报道及访问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后,发现骗徒成功“搬钱”,过程涉3大漏洞。

今次案件出现,反映转数快及银行认证流程恐百密一疏!(资料图片)

根据金管局所得的资料,事件中约有十多个银行帐号怀疑被盗,用以在电子钱包内开设eDDA,除个别户口金额逾万元外,大多涉及数千元,总数约18万元。

据报道,其中一个苦主的恒生银行帐户内9.7万元存款遭转帐至支付宝帐户,怀疑有人利用转数快的漏洞,将苦主户口内的钱以增值方式,转至用她名义开设的支付宝户口。骗徒共分18次将款项转走,但过程中苦主称亳不知情,事后收到银行账单才得悉事件。

据苦主表示,她自己从未登记过转数快,亦无用过支付宝。然则,户口内的钱,又如何被“搬走”?

苦主的恒生银行私人户口疑被骗徒转走9.7万元!(资料图片)

漏洞一、个人资料加太空卡      已可“被开户”

综合各方报道及金管局与银行回应,苦主是在不知情下“被开户”!该名苦主早前揾工,透过WhatsApp 把 HKID 身分证资料与银行户口号码传送给“雇主”骗徒,这名骗徒于是利用这些资料,用苦主名字开设支付宝账户。理论上,开设账户,事主应该收到SMS短讯验证通知,但由于骗徒利用太空卡号码登记,成功令苦主“被开户”也懵然不知。

记者测试过,支付宝用家只需提交身份证照片,即可完成中级认证,其余额上限为10万元,年累计交易额为10万元。如果想绑定银行户口,从银行直接转账至电子钱包作增值之用,则要额外提供银行户口号码。

支付宝等电子钱包开户程序简单,不法之徒较银行易入手。(资料图片)

漏洞二、eDDA认证通知“形同虚设”

跟住,就是从苦主的银行户口“偷偷”搬钱——取得eDDA进行自动增值,将钱从银行户口转账至电子钱包账户。

骗徒会用以你名义开的电子钱包,向你的银行发出eDDA要求,这一步虽然会有SMS短讯通知,但出奇地,短讯通知却是由电子钱包的营运商发出,但由于涉案的电子钱包户口是用太空卡电话号码登记,故认证通知亦只会发至该号码。而骗徒取得认证后,即可以从苦主的银行户口,转走存款到“太空卡”登记的电子钱包以作增值,过程中,通知短讯同样地发到太空卡号码,因此苦主对每次交易均不知情。

方保侨提议,金管局未来应要求eDDA认证时,由电子钱包发出一次性密码短讯来开通授权服务,而短讯目的地,必需是用家的银行登记电话号码。因为如发去电子钱包的登记电话号码,有机会像案中一样,发去太空卡号码。相对而言,银行登记电话号码的真确性较高。他又建议,每次交易亦可考虑发一次性密码到银行登记电话号码,以作认证。不过,他坦言,这会令交易变得复杂,金管局未来需要取舍“安全”与“方便”之间的平衡。

方保侨建议,要求eDDA认证时,应以银行登记的电话号码作认证。﹙资料图片﹚

漏洞三、骗徒或搬钱回内地      无法追踪

方保侨补充,骗徒处理款项有“一万几千种”方法,今次从支付宝户口得到9.7万元,但没理由用正常交易转走,因为警方有机会查到资金去向。他相信,骗徒有机会将钱转入内地的假银行户口,如该方法成功,警方将难以追查资金去向。

金管局回复指,若账户持有人确实没授权转账,不需为该笔转账负责。(资料图片)

苦主倘没授权转账      或不需为损失负责

骗案已现,苦主有没有机会取回受骗资金?金管局回复指,相关eDDA已暂停,若账户持有人确实没授权转账,不需为该笔转账负责。金管局亦强调,虽然eDDA增值通过“转数快”系统进行,但这次事件是涉及盗用资料在电子钱包设立eDDA的环节,并不关乎“转数快”系统的安全使用。与此同时,该局又称,电子钱包开设eDDA流程的检视工作已接近完成,日后涉及设立eDDA程序时,需要银行进行确认申请人身分的双重认证。

恒生银行回复传媒查询时亦指,根据业界现时运作,银行会根据电子钱包发出的指示设置eDDA,恒生会就授权发出信件或电子通知书,若证实客户未有发出相关授权,将无须负责有关转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