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预测PE高达51倍! 透视小米利润两大“误区”
小米(1810)快将招股,成为本港首只“同股不同权”科网股。根据初步销售文件,小米招股价介乎17至22元,每手200股,入场费约4,444元,集资480亿元。消息指,公司招股价等于明年预测市盈率(PE)22.7倍至29.3倍,更相当于今年预测市盈率39.6倍至51.3倍。
上限51倍PE绝不便宜,相比苹果公司16倍预测PE,可谓“天价”。如果进一步研究小米个“E”﹙盈利﹚,其实存在两大“误区”,在入纸抽新股之前,散户对呢粒“米”最好有多一份了解!
经营利润大增 惟含有“水份”
翻查上市文件,小米去年收入为1,146.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大增67.5%,扣除994.7亿元销售成本,毛利则为151.5亿元,同比增加1.1倍。毛利急升,固然令人眼前一亮。但有趣的是,毛利扣除行政、研发等经营开支后的经营利润升幅更强,大增2.2倍至122.2亿元,完全跑赢毛利升幅。
细心一看,小米计算经营利润的时候,计及非现金项目“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公允值变动”。该收益去年有63.7亿元,相比2016年的27.3亿元,同比大增1.3倍,因而刺激经营利润大幅跑赢。去年,小米每做100元生意,可得10.7元经营利润,当中有一半其实来自公允值变动。
小米指出,该收入为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短期投资,即以人民币计值但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股权投资(以权益法入帐者除外);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或附有优先股的普通股投资。
说白了,这些收益都是“纸上财富”,如小米透过买入其他公司股权,在帐面上有可观回报,有需要时可以沽售部份资产套现。但始终这些收入暂时仍未变现,未来实质收成暂时仍是个“问号”。
小米明赚实蚀?
另一边厢,小米虽然有122亿元经营利润,但股东应占亏损却录得438.3亿元,既然亏损,又何来有“PE”可计?其实,所谓亏损,跟一项“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有莫大关系,皆因小米去年因可换股可赎回优先股出现540.7亿元公允值亏损。
其实该亏损于新上市公司时有发生,这批优先股具有可赎回和可换股特性。按会计准则被视为负债,并需以公司本身的公允值衡量。小米上市在即,“声价十倍”,估值自然增加了不少,公允值变动因而增加,以至亏损扩大。
不过,这类优先股通常在上市前转换成普通股,届时亏损就不会再出现。值得一提,有关变动对公司净利润产生的影响属非现金项目,本质上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
远景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人林智远表示,优先股持有人实质不算是持有公司的股票,因为持有人在公司的重大经营没有投票权。不过,在公司解散分配剩余财产时,优先股在普通股之前分配,同时享有预先定明的股息收益率,成为优先股重要权利。
事实上,一些公司在上市前为求“扑水”,很可能发行这种优先股进行境外融资。这批优先股可以在公司上市后,按照约定比例转换为普通股,其约定价格往往大幅低于上市后的每股发行价。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要求将普通股价值与转换价之间的差额计为亏损,这也是很多新上市公司帐面出现由可转换优先股造成巨额亏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