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银升浪“幕后推手” 平保扫货谋闷声发财 专家︰跟车有得赚!
港股开年风声鹤唳,美国黑名单似“平地惊雷”,惹重磅蓝筹突陷“军工危机”。大市波动,惟内银股开年除净过后,仍算稳企。细究内银股价,平保(2318)其实居功甚伟,不动声色密密增持,化身内银股跃升的“幕后推手”。
内银虽连月扶摇直上,平保股价却回落。不过有危有机,恰似老牌港企旭日企业(0393)亦以慧眼“炒底”内银著称,其股价近1年就飙45%,变身概念股,回报更丰。专家更放话,预计平保起码还有2至3个月的增持动作,教路散户部署。
平保年底大手扫货 仅工行即有23亿利息落袋
大市虽纷扰,平保近日却披露,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本身,以及旗下平安资管,于1月2日及12月31日增持工行(1398),分别斥资7.6亿与5.7亿元,出手可谓阔绰。
以持股较高的平安资管计,其当前对工行H股的持股占比高达17.1%,对应148.6亿股,相当于股东名单上除却“国字号”背景,平保已坐上“头把交椅”。依早先安排,工行月底将派发首次中期息,每10股1.434元人币,则平保仅工行一间投资,就可有23.1亿元的利息落袋。
平保近来亦增持农行(1288)、建行(0939)、邮储行(1658)及招行﹙3968﹚。平安资管分别于1月7日斥1.3亿元、1月3日斥6981.3万元增持农行;去年12月亦斥4.3亿元增持建行。而中国平安与平安资管,也分两日增持邮储行,加上本周二增持招行至5%,意味平保系在上述四间内银的持股比例,齐齐升破5%的披露门槛。
内地长债息破底 四大内银股息却逾6厘
至于缘何大手扫内银,相信内地久处低息环境、以及国债收益率走低,都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常偏好债券投资,稳健收息。然而内地长债收益率拾级而下,甫开年,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穿1.6厘,30年期亦下探1.8厘关口,均为历史新低。
而包括中行(3988)、建行、农行及工行在内的四大内银,宣布首派中期息,令市场喜出望外,除中行以外的其余三间,均已在月初除净,月底即派息。由于未知后续派息政策,仅以2023年末期计,则四大内银股息率最低的农行,也有6厘息,较债券收益率更吸引。
且AH两市存价差,港股较A股更平更“抵买”,股息率最诱人的建行,不仅高达7厘息,其港股股价更较A股折让约34%,为四大内银最多,难怪平保愿入场扫货。
料平保续增持至少2个月 散户宜跟买
宏高证券投资经理梁杰文分析指,平保增持一定“做了很多功课”,背后是中长线的投资心态,会进行分阶段的部署,至少还要增持2至3个月。
他解释指,平保投资银行股颇有心得,此前买汇丰(0005)的回报非常可观,且持有时间,以年为单位,故而今次投资内银,除非有过度夸张的基本面变化,例如某银行高管突传贪污落马,否则1年内都不担心会减持内银。
梁杰文明言,“跟机”平保买内银的策略可行,外围波动中,内银派息稳阵,因此即便其股价已经节节攀升,仍具投资价值。他认为,四大内银皆可选择,差距不大,以其个人偏好而言,就更青睐建行及工行。
内房爆雷前车之鉴 专家撑反助当下避风险
不过,效仿平保手笔,投资者其实仍“心有余悸”,毕竟有“押错宝”的“黑历史”在先。公司曾频吸纳内房股,作为碧桂园(2007)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最高约一成。然而2023年碧桂园大爆雷沦为“毫子股”,平保除却投资输蚀,股价同遭殃,当年8月单月跌幅就近两成,即便宣布清仓碧桂园,也屡遭内房不利消息影响。
梁杰文宽慰称,内银会否重蹈内房覆辙,不可预测,“但平保已错了一次,绝对不够胆重新投资内房”。他续解释,险资投资股票,受流通量等限制,基本只可选市值排名前20的公司,而大市值公司以金融、地产为主,基本“冇得拣”,故内房的失利,反助平保当下规避风险。
至于平保自身,自9月底因救市,爆升至近60元后,渐回吐至41元,较高位插水31.7%,现价股息率约6.5厘。梁杰文虽认为,40元有支持,但也提醒,内险的投资反映出市场对A股、中资股的整体信心,当市况不明朗,与其押注平保投资收益,不如直接买内银。
港企旭日慧眼买内银 两日套现4亿
而平保股价虽低迷,却也有老牌港企,采用近似投资逻辑,自身股价录得暴涨。“牛仔裤大王”杨钊创办的旭日(0393)此前亦投资内房债失利,但加码投资内银后,股价近1年飙升44.6%,股价股息均赚得“盆满钵满”。
去年12月,公司接连披露,两日出售工行4,249万股、及建行3,300万股,累计套现约4亿元,需知旭日企业当前市值,不过仅18亿元。而完成出售后,公司仍持有1.3亿股工行、1.1亿股建行,股息收入亦不菲。
不过旭日股价走势,亦有许多“疑惑”未解。例如2024年首5个月,其股价几乎横行无波动,未听闻过多利好消息,却如虎添翼爆升;而8月8日当日,股份成交额激增,但股价却无过分波动。梁杰文提醒,一般的基金经理都秉持“少做少错”的原则,不会冒险选择“概念股”,故仍以直接投资内银,最为稳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