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理大物理结合人工智能与创业 多元培育跨领域专才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人工智能技术(AI)近年发展迅速,与生活密不可分,成为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原动力,更是香港初创生态不可或缺的一环。实际上物理与创科关系密切,拥有基础物理知识的学生绝对能在创科及科研路上发挥其优势。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系紧贴全球化趋势,除教授现代物理学外,更特别加入两大元素“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与“创新及创业”作为副主修科目,培育学生掌握多元技能,扩阔就业选择。

跨学科课程紧贴社会就业市场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系专任导师蔡绍康博士指,物理为主修课程,学生于第一年修读基础课程,第二年起则按兴趣选择副主修“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或“创新及创业”。毕业时,学生将颁获物理学(荣誉)理学士 - 副主修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或物理学(荣誉)理学士 - 副主修创新及创业其中一个学士学位(联招编号:JS3030)。他续指,近年社会对人工智能或数据分析相关的人才需求日增,不过利用人工智能创造价值前,先要有效利用数据分析技能。副主修“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著重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收集优质数据,透过筛选、整理以及加工等步骤,将数据转化为应用层面,例如无人驾驶的传感器、送餐机械人等。课程教授学生这些仪器与AI的关系,让他们更了解如何有效率运用人工智能完成指令。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系专任导师蔡绍康博士指课程旨在培育新一代创科专才。

数据的精准应用,对创业亦息息相关。科技加速社会经济转型,例如金融科技带动全球金融服务不断创新,而大部分本地初创企业均与数据分析相关,加上商业信息系统、营销策略、环球商业等商业知识,副主修“创新及创业”正好为有意创业或向商界发展的学生,加强商业触觉。蔡博士分享,创科企业经常运用到理科或工科术语,学生修毕课程,既具备商业知识,亦拥有理科基础,于团队合作及处理项目时,比商科学生更胜一筹。

物理学一直予人纯理科的印象,但原来毕业生出路甚广。蔡博士表示,本系毕业生除了可从事创科工作外,既可继续研究,从学术方向发展;亦可以选择医疗相关体系,例如磁力共振扫瞄物理师、实验室经理;或升读硕士课程并投身政府工作,担任卫生署与医管局的物理学家,处理有关辐射相关的项目。

实验室设备齐全,学生可累积经验及加强实验技巧。

理论与实践并重 培育通才

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学系拥有超过30个实验室作为教学及科研用途,当中包括与科技龙头 – 华为共同建立的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材料与器件中心实验室及无尘室。蔡博士提到,人工智能运算需利用高效能电脑,华为为学生提供资源,透过轻便的人工智能开发工具支援学生学习。学生亦可参加不同的实习、交流及考察活动。“今年有三位学生以交换生身份到英国牛津与剑桥大学学习,另一方面,学系亦会邀请学生于暑假担任学生助理研究员,跟随教授的研究组工作,预先接触科研相关的知识,为课程最后一年的毕业论文做好准备。”蔡博士指,政府每六年便会对每间大学中的学系进行一次评核,因应结果调整资源。而应用物理学系于上次评核中,获得理大首名的佳绩,学系亦随之拥有更多招募学生成为助理研究员的空间。

学生于剑桥大学担任交换生,了解当地文化及学术水平。

想了解本学科可以电邮查询:apdept@polyu.edu.hk

或上网页:https://bit.ly/41SqN5C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