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卓越学生及领袖奖 因实习走入社区助认清目标 决志贡献社会

撰文: 彭彦怡
出版:更新:

理工大学每年均会颁发“卓越学生奖”及“校长学生领袖奖”,以表扬本科学生在学业、研究或个人发展方面的优异表现,而获奖学生当中再拣选一名“最卓越学生”。今年的“最卓越学生”是修读物理治疗学的许子桂,他因家父从事搬运工作饱受腰痛困扰而立志成为物理治疗师,同时他觉得能用一双手协助病人走向复康之路很有意义。

图为理大4名获颁卓越学生奖及校长学生领袖奖的学生,包括修读环境及室内设计的龚妍霓(左上)、修读放射学的文嘉希(左下)、修读物理治疗学的许子桂(右上)、及修读服装及纺织的Ana(右下)。(图片由理大提供)

本年度其他奖项得主包括来自武汉就读环境及室内设计学的龚妍霓,她获得“卓越学生奖”。就读放射学的文嘉希,及来自俄罗斯就读服装及纺织的Anastasia Rudakova(Ana)则是“校长学生领袖奖”得主,其中文嘉希更获得“杰出学生领袖”的殊荣。

喜见病患逐个康复 将研究智能外骨骼技术

许子桂获得“最卓越学生奖”,他认为物理治疗能靠一双手帮助病人走向康复之路十分贴地,亦有满足感。(图片由理大提供)

于中学时期几乎年年考第一的许子桂,很高兴学以致用能帮到爸爸纾缓因工作导致的劳损,虽然当初想成为物理治疗师的理由是出于个人想法,但入读理大后获得很多实习及当义工的机会,包括本地医院、内地大学附属医院以至澳大利亚的诊所等,眼见一个又一个的病人,可以重新走路及学懂用机械臂拿起物件,极具满足感。他期望将来可加入公共医疗体系,同时研究智能外骨骼技术,帮助更多病患。

被问及对公营医疗服务加价有何想法,许子桂同意出发点是善用资源,不过他认为应给予弹性安排予基层病患,同时政府亦要加强大众对健康的意识,推出更多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安排合适的健康管理方案,以减少医院人手不足的压力。

面对患癌病人受苦及离世 决志要照顾病人心理

文嘉希认为病人心理比治病更为重要,他同时获颁发“最杰出学生领袖奖”及“校长学生领袖奖”。(图片由理大提供)

谦称以DSE“三十几唔系好高分”入读放射学的文嘉希,初入理大已自动请缨加入研究团队,他的一篇有关癌症病人社会心理需求的论文更获刊登于学术期刊,并曾前往剑桥大学交流,修读神经科学和干细胞研究。此外,文亦曾参与理大“HEROCARE”(理伴童行)计划,利用HiVE(混合沉浸式虚拟实景)技术,改善患癌儿童于接受放射治疗前的体验治疗室环境,投射不同小朋友喜爱的卡通角色,从而减少病童于治疗时过于依赖麻醉药的情况。

“我记得有一个细路女,佢接受治疗时好惊好惊,要用镇静剂先完成到首次治疗,之后佢嚟到理大我送咗只比卡超畀佢,加上沉浸式实景全部系佢最钟意嘅Pokemon,令佢有勇气面对之后嘅治疗。”文认为,治病重要,但病人的心理需求更为重要,协助他们克服面对自身难题亦不可少,他计划先加入公营医疗体系累积临床经验,之后再到海外攻读博士。他又忆述自己于大学二年级时首次面对病人离世,使他决志要继续在医疗范畴中出一分力。

喜欢香港有创意又保留传统 已视之为家望设立品牌

来自俄罗斯的Ana本身从事模特儿工作,因喜欢香港独特的多元文化,遂入读理大学习时装设计,期望他日成立自己品牌。(图片由理大提供)

修读服装及纺织的Ana,已经在俄罗斯完成学士及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模特儿工作,曾在中国发展达5年,其间曾到访香港,偶然发现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毕业生的作品,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决定报读,希望朝时装设计方向发展。Ana表示自己没学过设计,很感激理大教授的无私教导,令她逐步建立自信,去年8月更获邀参与校内展览。她又称香港是一个多元城市,有创意的人很多,但同时又保留传统,这种中西文化贯通的地方很适合为梦想努力,故计划毕业后留港发展,期望将来成立自己的品牌。

曾赴多地参与社区建设 计划留港攻读硕士

龚妍霓于2022至2025年均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奖学金,计划留港攻读硕士,将来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本地建筑师。(图片由理大提供)

至于龚妍霓,6年前从武汉来港,她修毕一个高级文凭课程后再入读理大,于2022至2025年均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奖学金,她的家人均从事建筑及设计行业。龚认为理大的课程著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令她从更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四年间龚曾前往荷兰、日本等地参与社区设计项目,又在本地设计公司实习,曾参与大馆一个为视障人士而设的共融舞蹈项目设计舞台。龚来港只得6年,但对本地城市空间及居住环境等议题十分关注,过去积极透过大学参加不同的社会服务加深社区联系,现已计划继续留港攻读硕士,以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本地建筑师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