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日内瓦发明展夺45奖历年最佳 便携验眼及AI测铁轨夺特别大奖
在瑞士举行的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早前闭幕,理工大学43个参赛项目共夺得45个奖项,包括2个特别大奖、5个评审团嘉许金奖,18个金奖、13个银奖,以及7个铜奖,成为本地获奖最多的大学。
理大今届获奖数量亦突破历年成绩,其中有助进行散光检测的便携式高清角膜地形图仪(K-Shape)获得沙特阿拉伯代表团特别大奖及金奖;以人工智能(AI)技术增强铁轨缺陷侦测的RailSwinX则获得国际发明家协会联合会特别大奖及金奖。理大其他得奖发明涵医疗保健、可再生能源、土木工程,以及材料与传感技术等范畴。
理大获奖发明中有3项与视力健康有关,当中包括有助精准诊断散光和角膜疾病等视力问题的全球首个便携式高清角膜地形图仪(K-Shape)、协助视障人士自立的“AR智能助视器”,以及针对侦测早期黄斑病变的“结构光学技术检测黄斑病变”。
K-Shape由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学院主任及教授纪家树发明,其重量只有900克,比同类的传统工具轻巧得多。纪教授表示,散光影响全球一半以上人口,如及早发现及积极治疗可减轻有关影响。但由于以往测量眼睛状况的传统角膜地图仪体积较大,很多诊所都不会购置,故这个发明能令仪器不受场所限制。 目前K-Shape正处于最后的测试阶段,预计2025年初推出市场。
由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副学院主任及教授张铭恩和其团队发明的智能助视(ObstAR),获得评审团嘉许金奖。这个“AR智能助视器”是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导航设备,旨在减少视障人士对传统辅助技术以及他人协助的依赖,让他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自由、安全地独立行动。
另一项由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林健文带领团队发明的“RailSwinX:透过尖端人工智慧技术增强铁轨缺陷侦测”项目,则夺得国际发明家协会联合会特别大奖和金奖。该项发明运用人工智能增强铁路安全,透过借助Swin-Transformer 模型可精确分类轨道缺陷,分辨真实或误报影像,未来可适用于所有有路轨的交通系统,例如高铁和地铁等。
其他得奖发明还包括“ProRuka—透过无线声肌图控制的新型前臂义肢,“符合人体工学的人工智能头戴式产品定制系统”,以及“人工智能光织布”。
冀科研成果提升香港竞争力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表示,为是次科研成果感到高兴和自豪,理大会再接再厉,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发明,为社会带来影响力,并支援本港工商企业,提升香港及国家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