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家段崇智与佛学宽运法师论科学道德 如何看安乐死?

撰文: 梁祖儿
出版:更新: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生物科学医学家段崇智,以及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今(27日)在中大校园一同就宗教和生物医学展开对谈。讲座内容主要围绕三大议题:安乐死、试管婴儿及使用白老鼠做研究的道德问题。

宽运法师以佛学中的因、缘、果来讨论生老病死的科学问题,而段崇智则谈及科学家面对安乐死的两大取舍,干细胞研究器官以取代白老鼠杀生问题、以及试管婴儿违反自然将导致的问题。

段崇智和宽运法师亦认为宗教和科学要持续交流。宽运法师指,佛教和科学对宇宙人生的关注都一致,只是有不同回应世界的角度和方法;而段崇智亦表示科学可根据数据预测未来,但不代表科学是全对的,往往需要宗教提出其观点来启发科学有更多思考角度。

+1

议题1:安乐死

段崇智:细胞有自卫机制到时候就会死亡 要干预阻止?

宗教和科学都就生老病死有不同研究看法,就安乐死争议而言,段崇智指出,在三四十年前,就有科学家发现细胞有自卫机制,随着环境、年龄等因素,有自己一套死亡再生的做法,“细胞去到某个时候就自己会bye bye”;而安乐死情况亦相同,当人体每个细胞都要说再见时,医生在处理上会有两大做法,一是阻止这情况出现,让病人不要死,拖延病人生存的时间,而有些医生则认为一定有原因才让这些细胞都要离开,故应顺应它们让病人安乐死。

就这两个做法,段崇智认为难以评论到底干预治疗,让病人硬撑下去继续痛苦,还是让他解脱安乐死的做法更道德一些。

宽运法师:因缘致生死 安乐和苦是相对的

宽运法师则以因缘中的“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以及“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来解释安乐死的问题。他指各人有各自的因和缘,导致最终人因不同原因而往生,他亦谈到佛教眼中的安乐是相对的,就如苦与乐都是相对的,佛祖释迦牟尼当初看到鱼在水中游而觉得其自由,但其实这些水中鱼自己跟释迦牟尼看牠们的角度是不同的;再加上,生死的问题是由业力主宰,人类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想死的心态,所以在大病下,或会有安乐死的念头。

宽运法师在讲座中谈到安乐死时,说到“生从何来,生从何去”、“老从何来,老从何去”、“病从何来,病从何去”、“死从何来,死从何去”以及“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梁祖儿摄)

议题2:试管婴儿

段崇智:人类做了很多违反自然的事情

段崇智则表示在大自然中,人类做了很多违反自然的事情,如在河上建桥让人可反自然地横越两岸,所以就算试管婴儿是不自然的,但人类都是要做,因为如果不做就不能生育。不过,他提及到这种科学孕胎的不足之处,如人类的表征遗传需在母体内发生,如果试管婴儿在科学室中诞生而未有经子宫孕育,婴儿或会出现不同未知的问题等。

宽运法师:科学孕胎是违反自然

宽运法师在面对试管婴儿的议题时,表示科学孕胎是违反自然的,因着佛教中的轮回问题,所以不会鼓励人们去做。

议题3:用白老鼠做实验

宽运法师:如果有活人自愿做试验对象无太大问题

至于讨论到白老鼠杀生用作研究的问题,当问及如果一名佛教研究院使用白老鼠来做实验,是否就犯了杀生戒律,而享用实验成果的全人类亦是否都有罪、有共孽时,宽运法师表示“果从因生”,不同的因造就不同的果报,人类想借科学减少生命中的痛苦而造成白老鼠死亡的结果,他亦认为如果有活人自愿做试验对象,而又用得其所的话,其实在佛学上无太大问题。

段崇智:找活人来试就真的杀生 可用干细胞变成类器官

段崇智则认为科学家使用白老鼠做实验的出发点,从来都不是觉得这些动物较低等,只是不愿意活人来做实验对象,“找活人来试就真的杀生,就算有人举手自愿做试验都不行”,因为该人可能不知道实验中的害处。

所以在既不想杀生,又不想使用活人试验下,科学家研究出使用干细胞来做实验,段崇智指出,科学家一直研究如何从人体抽取干细胞,把它们集在一起变成类器官,如肺,然后用作试验药物、疫苗的安全性,最后才做活人试验,这些干细胞没有生命,“不存在杀生问题,可以拿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