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来读读】那段令Coco Chanel改变的爱情……
是日情人节,人生过了三十多年,到了另一阶段,对于爱情若有期待,更在于对方可以令自己成长。想来谈谈一段深刻的爱情怎样令一个人蜕变。说的是设计师Coco Chanel与她的情人Arthur “Boy” Capel的故事。
Either I die as well, or I finish what we started together.
Coco Before Chanel电影里有她初遇Boy的一幕,Boy被她简洁的衣著吸引,Chanel当时的情人说她穿衣不穿corset,穿的鞋子没有高跟,戴的帽子没有羽毛,Boy回答说她很适合这种简洁的风格……
电影的相遇经过是杜撰的,事实上他们第一次见面并没有对话,后来Chanel得知Boy要离开,竟然跑去火车站,Chanel就是那勇于追寻爱情的现代女子。
但Boy确实懂得欣赏Chanel,后来Chanel第一家帽子与时装店就是他资助而开的,Karl Lagerfeld执导的短片Once Upon A Time...里,Keira Knightley饰演的Coco在法国北部Deauville的小店里,守著那些设计简洁的帽子,时人喜欢戴饰满丝带羽毛,十分夸张的帽子。
时值1913,时代证明Coco Chanel是对的,后来1920年,美国兴起Flappers,女孩都把头发剪得短短的,美好时代流行的大帽子,不再合时宜,小帽子更能突出轮廓。
Boy在1909遇上Chanel,1919年车祸过世。他影响Chanel一生,不在他资助她开帽子店,更在引导她了解文学、东方和神秘主义,这些不同的风情不同的养份,才组成了更完整的Chanel,Chanel一生也在将其他领域的养份拉进高级时装中:男装剪裁、廉价布料、高级宝石与朱义盛混合而用。
但或许就是她跟Boy没法终生在一起,这段爱情才如此难忘,她将Boy的西装风格融进女装里,她将Boy送她的珍珠与山茶花变为她的icon,她阅读Boy推荐给她的书……“要不随著Boy一同死去,要不独自去完成我们共同开启的事业。”(Either I die as well, or I finish what we started together.)这是Chanel后来说的话。
Chanel确是在1919年时连同Boy一起死去了,只是同时她也重生了,那是1920年代,是女男孩的时代,也是Chanel的时代,但和彼岸美国flappers的夜夜笙歌不同,Chanel将法国的20年代变为黑色的20年代。
从来以为Chanel于1926年推出小黑裙,是时代的忧伤,一战之后太多人穿黑哀悼死去的家人朋友,唯有Chanel将此变为永恒的风格,将她对Boy的怀想以另一方式延续下去。
Coco Before Chanel电影里杜撰了Chanel初遇Boy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