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巴黎铁塔130周年纪念 百年历史成时尚与电影取景胜地

撰文: 陈婷枫
出版:更新:

1889年5月15日,艾菲尔铁塔(又名巴黎铁塔)正式开放。这座象征法国的历史建筑,不知不觉间经已在巴黎屹立130年。殊不知当年法国政府本打算只保留艾菲尔铁塔两年时间,幸好政府最后决定保存,令这座铁塔背后的浪漫故事才得以保留,更成为时装、电影、艺术等不同界别人士的灵感之源。借此机会,让我们一起认识艾菲尔铁塔,以及回顾以铁塔为灵感的时刻吧。

今年是艾菲尔铁塔(又名巴黎铁塔)建立130周年。(GettyImages)
在这130年间,艾菲尔铁塔已成为巴黎不可或缺的风景,甚至成为象征巴黎的建筑物。(GettyImages)
为了庆祝这个大日子,艾菲尔铁塔特地准备了特别活动。(GettyImages)
他们特意在铁塔前方位置搭建了一个约300平方米大的圆顶设计,并在里面放置一部互动装置,让人借此化身为当时的工人,发掘及重温铁塔的历史。(官方短片截图)
艾菲尔铁塔于1889年5月15日正式开放,是为巴黎最高的建筑物。(GettyImages)
当年法国之所以会建造这个地标,是为了迎接世界博览会以及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官网图片)
艾菲尔铁塔由巴黎著名建筑师Alexandre Gustave Eiffel设计,高324米,除了四个塔脚外,全由钢铁制成。(官网图片)
艾菲尔铁塔建成后便如同与浪漫的巴黎划上等号,不少时装界、艺术界、电影界人士都对艾菲尔铁塔抱有浪漫的幻想,甚至以此为素材。图为1929年时尚杂志《Vogue》的封面。(《Vogue》资料图片)
其后,艾菲尔铁塔于1930年再一次成为《Vogue》的封面素材。(《Vogue》资料图片)
除了封面外,《Vogue》当然亦有在内页位置以艾菲尔铁塔作为素材。图为《Vogue》于1939年以艾菲尔铁塔作背景的照片系列。(《Vogue》资料图片)
《Vogue》于1939年以艾菲尔铁塔作背景的照片系列。(《Vogue》资料图片)
《Vogue》于1939年以艾菲尔铁塔作背景的照片系列。(《Vogue》资料图片)
《Vogue》于1939年以艾菲尔铁塔作背景的照片系列。(《Vogue》资料图片)
《Vogue》于1939年以艾菲尔铁塔作背景的照片系列。(《Vogue》资料图片)
《Vogue》于1939年以艾菲尔铁塔作背景的照片系列。(《Vogue》资料图片)
《Vogue》于1939年以艾菲尔铁塔作背景的照片系列。(《Vogue》资料图片)
《Vogue》于1939年以艾菲尔铁塔作背景的照片系列。(《Vogue》资料图片)
1939年5月号法国《Vogue》内页。(《Vogue》资料图片)
事隔多年,1974年《Vogue》10月号再次以艾菲尔铁塔为素材,照片由Helmut Newton拍摄。(《Vogue》资料图片)
艾菲尔铁塔亦曾出现于另一时尚杂志《Harper’s Bazaar》2017年4月号的封面,那期封面人物为Paris Jackson。(《Harper’s Bazaar》资料图片)
其后,英国《Harper’s Bazaar》于2018年12月号中再一次以艾菲尔铁塔为灵感,拍下〈From Paris with Love〉。(《Harper’s Bazaar》资料图片)
Karl Lagerfeld为了向巴黎致以最高的敬意,于CHANEL 2017年秋冬高订系列的骚场(巴黎大皇宫)打造成近乎一比一大小的艾菲尔铁塔。(CHANEL)
另一法国经典品牌Saint Laurent亦在艾菲尔铁塔的灯饰配衬下发表2018春夏系列。(Saint Laurent)
摄影师Frank Horvat亦曾在1974年以铁塔为灵感,完成作品《SHOE AND EIFFEL TOWER》。(Frank Horvat)
历年有不少电影导演在艾菲尔铁塔取景。其中,早于1923年艾菲尔铁塔便出现在电影《Paris qui dort》中。(《Paris qui dort》截图)
1951年面世的电影《The Lavender Hill Mob》。(《The Lavender Hill Mob》截图)
在电影《Funny Face》中,Audrey Hepburn游遍法国景点,少不了艾菲尔铁塔。(《Funny Face》截图)
Audrey Hepburn越过艾菲尔铁塔的一幕令人难忘。(《Funny Face》截图)
法国新浪潮导演Louis Malle的作品《Zazie dans le métro》。(《Zazie dans le métro》截图)
金刚与机械金刚于1967年面世的日本电影《金刚的逆袭》中,在艾菲尔铁塔前打架。(《金刚的逆袭》截图)
1970年面世的义大利电影《The Conformist》。(《The Conformist》截图)
在1977面世的迪士尼电影《Herbie Goes to Monte Carlo》中,首幕便是艾菲尔铁塔。(《Herbie Goes to Monte Carlo》截图)
1985年电影《A View to a Kill》在艾菲尔铁塔有枪战。(《A View to a Kill》截图)
Pixar电影《Ratatouille》某场景亦有艾菲尔铁塔。(《Ratatouille》截图)
台湾名导侯孝贤2006年跑到遥远的巴黎拍摄《红气球的旅行》,当然以地标艾菲尔铁塔作其中一个场景。(《红气球的旅行》截图)
名导Martin Scorsese于2011年完成的电影《Hugo》亦有艾菲尔铁塔的踪影。(《Hugo》截图)
当然少不了港人非常熟悉的巴黎铁塔反转再反转。(《家有囍事》)
Georges Seurat于1888年完成的《La Tour Eiffel》。(Georges Seurat)
Jean Beraud于1889年完成的《Entrée de l’Exposition Universelle》。(Jean Beraud)
Robert Delaunay于1911 年完成的《Tour Eiffel dite la Tour Rouge》。(Robert Delaunay)
Robert Delaunay于1910/1912年完成的《La Ville de Paris》。(Robert Delaunay)
Marc Chagall于1913年完成的《Paris vu par la fenêtre》。(Marc Chagall)
Romaine Brooks于1926年完成的《Jean Cocteau》。(Romaine Brooks)
Marc Chagall于1954年完成的《Champ de Mars》。(Marc Chagall)
Nicolas de Staël于1954年完成的《La Tour Eiffel》。(Nicolas de Staël)
现时夜晚会变色、且成为旅游景点的艾菲尔铁塔固然有点俗气。但当年Alexandre Gustave Eiffel设计这座铁塔时,全因为一段清纯的爱情。(GettyImages)
Gustave Eiffel从小对建筑极有兴趣。可惜学业赶不上进度,中学毕业后更考不上理工大学,建筑师梦因而大受打击。(GettyImages)
幸好他的爱人玛格丽在他失意时不断鼓励他,更对他说:“我要听你在那座建筑上对我说你爱我!”令Gustave Eiffel再次勇敢起来。(GettyImages)
他在爱人的鼓励下重读,终以优异成绩考入法国纵合技术学院,最后转到工艺技术学校,并以优异成绩毕业。(GettyImages)
Gustave Eiffel于毕业后事业一帆风顺,他与爱人亦顺利结婚,可惜妻子却于15后不幸病逝。(GettyImages)
为了完成妻子的梦想,刚好遇上法国政府决定建高塔的时机,于是Gustave Eiffel画上五千张设计图参与比赛,最终在云云参加者中脱颖而出。(GettyImages)
可是就算胜出比赛,建造艾菲尔铁塔的过程仍是一波三折。(GettyImages)
当时法国政府在铁塔建好前,只愿意提供五分之一的建筑资金。为了完成铁塔, Gustave Eiffel不惜把他的建筑公司及财产完全抵押给银行作为建筑费用。(GettyImages)
在铁塔建好后,巴黎政府亦答应只会保留两年时间。不过Gustave Eiffel亦没有后悔,因他终可以登上巴黎最高处向位于天国的妻子说句“我爱你”。(GettyImages)
后来铁塔没有拆毁,至今屹立于巴黎130个年头。(GettyImages)
130年,谁说容易呢?难得有此机会,有兴趣的朋友记得把握机会,到艾菲尔铁塔走一趟,顺便重温铁塔兴建的过程。(GettyImages)
地点:Champ de Mars, 5 Avenue Anatole France, 75007 Paris/日期:2019年9月28日至2019年11月24日(Getty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