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杂志】500期《号外》中最受欢迎的封面:那些年的梅姐华仔
这本城市杂志,留下了这么多至今都闪著光的人啊。
当香港的城市杂志《号外》迎来自己的第 500 期时,他们做了这件事——让大家为他们的 500 张封面投票,选出自己最为滚烫的,闪著光的青春记忆。
看似平凡,却一下击中了我们的心。
在那时,Photoshop 还未盛行,这 500 张排版精良的封面,即使放在当下也可以轻松甩出其他杂志几条街。在这里,你也可以找到永远鲜活的,值得铭记的封面巨星。
它不仅见证了香港文化的变迁史,也见证了我们一代人那些一去不复返的青春记忆。
你猜哪一期是第一名?看完文章,你就知道了。
70 年代,《号外》就是香港的名片
每个城市的杂志,就是代表这里文化的名片。
《号外》可以说是伴随著香港的城市发展而崛起的一本传奇杂志,它与香港的文化变迁几乎保持著同步的发展轨迹。曾经辉煌一时,又随著时代的终结,开始另寻出路。
创刊于1976年的《号外》杂志,以当时的体量和容积,可以称之为“生活方式”杂志。
因为它的内容囊括了时尚,饮食,音乐,电影乃至科技,设计,建筑等领域,将文化艺术生活中一网打尽。
在七十年代,《号外》搭上了香港经济和文化腾飞的快车。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它成了华人文化圈独一无二的文化标杆,甚至被一代中产阶级奉为圭臬。
黄金 80 年代,它见证了巨星的诞生
《号外》成立同一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正式开播,标志著以粤语为主的电视媒体节目开始走入百姓家。
随著电视的普及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香港音乐和香港电影开始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按下图看80年代的《号外》封面▼
90 年代,黄金一代,盛极一时
经过电影电视节目的大众普及和华语乐坛颁奖典礼制度的确立,香港流行文化于此时迎来了真正的黄金时期。
不论是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还是唱片公司巨头宝丽金旗下的张学友,黎明,周慧敏,陈慧娴,那时的香港歌手的唱片销售轻轻松松都能有白金销量。
而这种繁荣景像也吸引了以罗大佑,邓丽君为代表的台湾音乐人到香港唱粤语歌。
1993 年,黄家驹和陈百强相继去世,这也给香港乐坛蒙上了一层阴影。
香港电影则依旧以喜剧片为主,鬼片这一类别也开始深受观众喜爱。同时,“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成龙)的票房保证也开始形成。星爷的电影开始称霸香港电影的票房榜。
这段时间,香港产出了诸如《胭脂扣》,《秋天的童话》等佳作。香港电影人也逐渐海外市场发展,张曼玉,王家卫,萧芳芳等人均在国际电影节斩获奖项。
按下图看90年代的《号外》封面▼
00 年代,“后香港”时代,辉煌终要谢幕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香港的经济泡沫破灭。
与此同时,香港电影也开始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冲击,许多优秀的电影人也开始向海外发展,加上出于对回归后各种不确定性的迷茫和未知,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香港影人也逐渐转移到内地发展和拍片。
被合称为“四大天王”的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制霸了九十年代后期的香港乐坛,尤其是张学友,他的唱片销量甚至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在亚洲的唱片销量更是仅次于迈克尔·杰克逊。
然而,辉煌终归还是要谢幕。
2003 年,“沙士”(SARS)席卷了香港,城中人人自危,有些大楼更是被整栋隔离,大家戴著口罩行色匆匆,不敢交谈,生怕染上病毒。
雪上加霜的是,在这一年,张国荣和梅艳芳相继离世。这对香港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疾病可以战胜,但是这两位在香港人心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人,却永远地走了。
辉煌不再有,但香港的流行文化却留下了这么多至今都闪著光的人。实在是值得铭记。
除了那些,按下图看《号外》还有这些值得你记住的封面▼
见证香港变迁的《号外》,在 2004 年已经被现代传媒收购,虽然没有以前的先锋姿态,但它依旧立足于香港本土。在这纸媒日渐式微的当下,还能保持自己的特点和观点,仍是非常厉害的。
【本文获“外滩时尚”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bund-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