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评中史必修化:哪里找这么多专业中史老师?

撰文: 投稿
出版:更新:

自教育局上年9月提出《初中中史课程大纲改革》(下称课改) 后,社会上迅速分数个阵营。笔者认为从牌面上来看,提倡中史必修化的是占多数,故此本文将探讨中史必修化。

社会上提倡中史必修化的占多数,但是否有足够条件推行?(资料图片)

文:邝卓睿(香港郡策汇思常务理事兼联校历史协会常务顾问)

事实上,从十一月的立法会会议可以看得出,教育局是不愿意中史必修化的,因为他们认为在现阶段是没有必要。教育局官员认为现时香港已有80% 多学校已经独立成科,而且中史是必需要教的,只是容许学校以不同形式 来进行教学。 他们认为若现时推动中史必修化,只会令他们又多一项麻烦事要做。由此可见,中史必修化单在教育局内必定引起极大争议。

课时很难改 150小时有难度

有论者认为中史必修课会令课时得已扩阔至150小时,而学生亦会因而有更多时间去学习中史。不过这些是想得太美好了。现实是初中学科的科目是有很多的,中文、英文和数学三科在初中是必修的。至于通识科,它是高中必修科,但在初中是非必修的,只不过是大多数学校因通识科既然是高中必修科,那么初中生亦没有理由不修读,而且初中学习通识是为学生的未来奠下基础,故久而久之则变成另类必修科,以上学科是每日或隔日必须要上。一般学生基本需要分别学习中史、西史、地理、自然科学(中一至中二)、经济、家政、体育、视艺、资讯科技、音乐等这些基本科目,而生物、物理和化学则大多是在中三学习。而一些宗教学校亦会加设宗教科。从科目上来看,学生已经要学习很多科了,而功课亦因而大增。另外有些学校是行不同系统,有些学校是有分冬令和夏令(上半天课),有些学校是行周巡回制。而基本上学校大多数是八时上学而四时放学,四时放学后亦另设补课以追进度。由此可见,中史科一旦必修是必须要增加150小时,但是同时间地,其他学科亦必须被迫要削减课时,否则根本无法容纳新必修科及其所需要的课时。但若然削减其他科目的课时,又会引起其他家长、学生、教师及学术团体包括联校学生组织等群起反对。到时便会演变成另一场国教风波。故此150小时是基本上可以说是不可行的。

教师数少质差 势成另一障碍 笔者在此不是说教师的反对声音有多大多响,而是说他们的数量和质量有一些令人感到忧虑的地方。中史教师由始至终是教育界内的稀有物种,专业的中史教师少之有少。近年,好老师不是转行开补习社,便升职做校长或者甚至是跳船入教育局。而留在前线的,恐怕已去到了十只手指也数不到的阶段。 另外,中史科的兼教问题之严重程度绝对是继地理科后,数量是最多和肯定是名列前茅。找中文老师兼教或许大家可以理解和接受,但试问如果是找音乐体育、数学、英文甚至是视觉艺术教师等未受过专业中史教育和培训便走来教导您或儿女子孙,不知大家能否接纳?若要一位不知中史为何物的老师进行相关教学,除了误人子弟,亦害苦了自己。中史科是一门专业科目,要的是一位熟知古今中国历史的老师,若今日全面推行必修化甚至所谓独立成科,必定会弄巧反拙。

另一方面,由于现时大学开设有关中史教育或历史的学位是极为少量,修读人数又较少,出来工作的是因为没有学校聘请而转行至其他行业工作。以目前情况来看一旦把中史转成必修课, 很多学校是不但不愿意花钱聘请中史老师,甚至找更多教师兼多,从而加剧了兼教问题的严重性。况且若要推行,那么全港所有学校便要同时间聘请大量中史老师,又试问如何一时间找出那么多中史老师来填补空缺? 又如何在一夜间弹出大量新老师?

在这里亦要说说现时中史教师的普遍情况。现时很多中史教师都是来自历史系、教育大学或大学传播系。但很多人的中史知识只是停留于高考阶段,因为他们于大学时选读其他专业历史或较少接触中国历史,在中史教学层面上已经算是不合格了。另外教师不是教得过度沉闷(其实那些适合做催眠师),上课要求同学背诵答案或古语来进行考试,便是和同学们大谈凑仔凑女经、波经、马经或甚至如何处理与家佣关系等非中史史识。当然,若果老师用此来搞上课气氛让同学们没有那么紧张或疲累,说一两句便无妨; 但日日夜夜说或教得极度沉闷, 甚至因自己个人的政治立场而教授错误或存有极度偏颇性的中史知识予学生, 除了逼使学生上课时睡觉和学习不到中史,甚至有机会打错误的历史知识和史观当成真的,便会引起更大社会麻烦。试问若推推行中史必修化而让这些教师变得更猖狂,情况变得更为普遍,最终受害的除了是学生和我们的下一代,更是我们的社会。

中史教师由始至终是教育界内的稀有物种,专业的中史教师少之又少。(视觉中国)

一改牵全身 怕掀政治风暴

再者,社会一直不重视文科,家长们认为读文科尤其中西史是不会致富和难成状元的科目,认为自己的儿女读史科是没有出色。学生亦因文科出路少,升上大学也难过登天,认为读来也没有意义,宁选理商也不读文科。   若果今日提出中史必修化,那么他日或翌日便会有很多提出因港生的地理及地图知识薄弱而要求和推动地理必修化,而更会有人陆续把更多科目提出必修,届时迎来的是一股风潮,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便顿时引起别人就当天批准中史必修化和全面独立成科的非议,到时便升级和掀起一场猛烈的政治风暴。

政府应主动检讨 积极主动发展文化产业

笔者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加大有关史科教育及配套的投资,并且制定完善和完整的方案。笔者建议香港公共图书馆可以增购新型的中史漫画书籍和大型的历史图片集,并且放在显眼的地方,让小学生及中学生等,甚至是社会各界人士容易阅读有关书籍。而上述书籍亦是较为容易令学生爱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当然博物馆教育亦不可或缺,政府需要更新历史博物馆及文化博物馆的馆藏和历史资料,规划和设计号西九故宫博物馆,并呼吁学校善用博物馆内的设施进行有关教学。同时政府亦必须要鼓励大学设立历史或中市教育相关学士学位及教育文凭课程,并检讨现时大学收生制度,让更多史科学生有更好的升上大学机会,鼓励他们将来成为中史老师或在有关领域上进行研究和进修。

教育局应就史科设立一个咨询委员会以就中西史教育独立咨询学生代表、教师、校长、议员和机构意见及建议,并局内每五年检讨课程内容及模式一次,以此调整和吸纳更多良言去改善初中中史科。另外政府亦应该鼓励不同科技公司研发以中国历史内的战争作为背景来开发新游戏, 因为现今年青人爱玩电子游戏,而这个正是一个方法吸引他们来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 还有这更是一个庞大的商机。

香港是一个学习历史的福地,既无台湾的政治压力,又无其他国家那般肆意修改,亦无韩国那般随意夸大代认。背后有国家那么多古迹和博物馆,而本地亦有那么多乡村及岭南文化,甚至将来又有西九故宫博物馆可近距离学习国史。课改,不只单单改其改容,更要改其架构、模式和配合已有资源以丰富学习。

(本文为投稿,稿件可电邮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任何协会或组织之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