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回收】玩具银行倡资源共享 家长细路学懂分享与环保

撰文: 梁蔚澄
出版:更新:

佳节过后,细数手中玩具,有多少会拿来把玩,又有多少被送往堆填区?大人细路不想做“大嘥鬼”的话,可把二手玩具捐赠予玩具银行。香港圣公会辖下的“共享玩具银行”督导主任郭敏仪说:“社会太多浪费,中心希望在环保方面出多一点力,亦希望孩子学懂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想孩子生活在绿色及共融的世界,就由分享开始。摄影:钟伟德

妈妈阿莲说:“我冇教过佢,但阿仔捐出玩具好开心,亦令佢明白分享快乐同环保嘅重要。”

玩厌就丢?不一定!每人家中总有些不舍扔掉,且封印已久的玩具。可是当杂物随年月增加,屋企面积有限,不少家庭都会选择把物品送往堆填区。其实这些被打入“冷宫”的玩具亦有重生的机会,甚至比留在一个家里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妈妈阿莲及阿花是玩具银行的用家,她们与孩子如何善用此类“银行”?

左为阿花的儿子Peter与阿莲的仔仔分享玩具。

孩子没有独占欲 自然学会分享快乐

“哗!玩具呀!”众声道。

“不是吧,这么快便发现?”我想。

当阿莲与阿花与孩子在中心玩耍时,我和职员把载满玩具的小车子推至他们背后,两位专注的孩子却立即转移视线,冲到车子面前,左拣右拣,眼睛一动,随即拿下心爱玩具。阿花的孩子Peter拿下一个玩具车组合后,便与阿莲的仔仔玩得有讲有笑,气氛融洽,四周再次充满笑声。妈妈阿花说:“阿仔喜欢到中心玩耍,亦喜欢与他们小朋友一齐玩,知道可以拿走及捐出玩具后,他每星期亦会留意有什么新玩具。玩具扔掉好浪费呢,不如捐出去。最重要是尊重,捐出去之前会问问阿仔的意愿。”

银行设于香港圣公会九龙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当地的街坊,而这个小车子就是盛载不同类型的二手玩具,每逢星期三便会在中心出现,孩子登记后便可每三个月把喜爱的一件玩具带回家中。阿莲笑说:“屋企不是很宽阔,可以把一些玩具拿回家中。以前他很怕羞,现在却很爱说话,很喜欢与中心的朋友仔玩。”

妈妈阿莲(最左)与妈妈阿花(最右)也爱带孩子到中心玩耍,除了玩乐空间较大,孩子亦可认识新朋友。

“银行”初为服务基层 现重传递资源共享

这里有一个有趣现象,玩具理应愈来愈少,为何竟愈来愈多?

督导主任郭敏仪笑着分享,原来有些孩子认为这些玩具只是在中心内玩,因此玩完便会放回原处,亦有些孩子没经登记,便把自己的玩具放在这里。郭主任感欣喜及有趣的是,孩子一点也没有独占的心态,反而喜欢在空间内与众同乐。其实香港圣公会辖下的“共享玩具银行”可说是香港最早举办的机构,他们于2006年成立,旧址在九龙城,主要服务当地的基层家庭。郭主任说:“旧中心基层家庭较多,我们希望用不同渠道帮助他们,食物银行也是其中之一。当时亦有厂商捐增新玩具,加上我们得知当区的孩子缺乏玩具,因此成立玩具银行。”

服务10年 默默耕耘

作为前线工作人员社工周子晴(晴天哥哥)亦与我分享一个故事……

“晚上十点,快要关门的时候,突然听到卡、卡、哒、哒的声音,当时他心想难道有灵异事件?原来只是有小朋友不舍得走而已。”

香港圣公会督导主任郭敏仪(图右)及社工周子晴。

他说这里的玩具较多是益智及多人玩乐游戏,如棋类、牌类、board game等,星期四晚亦有社工教大人和小朋友学会玩不同的游戏,分享共同游玩的乐趣。他们希望透过银行的资源整合及分配,促进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及环保回收等核心价值。

最后,我笑问郭主任,玩具银行在社会服务10年,但却甚少宣传,好像很低调呢。她说:“最初,我们以服务九龙城区的基层市民为主,因人手、处理回收及运输等问题,也不敢作太大的宣传。现以启德的居民为主,我们也低调处理,可能朋友在互联网寻找下,把自己的新旧玩具也寄来。”无论是谁人捐赠的玩具,他们亦尽量处理好,然后让区内的孩子共用,虽然没作太多的宣传,但他们希望“帮得几多得几多,唔想玩具送去堆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