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林郑理财新哲学 不如向韩国总统文在寅学习
韩国政府在周三(8月2日)公布一系列加税措施,针对性地调高大企业、富人的税率,以应对日益加剧的贫富矛盾挑战,虽然有关建议仍要闯过国会一关,但在在显示文在寅的改革决心与魄力。相比之下,香港的贫富矛盾比韩国更加尖锐,政府坐拥九千多亿元财政储备却不断“喊穷”,不愿意提供更全面的民生政策,曾经表示将有理财新哲学的特首林郑月娥,应该多多学习文在寅的经验。
针对财阀与富豪 加税纾贫富矛盾
按照韩国政府的一篮子加税建议,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年度应纳税所得收益超过2000亿韩圜(约13.9亿港元)的大企业,边际税率将由22%调高至25%;至于个人所得税方面,年收入约3亿韩圜(约200万港元)的高薪阶层,税率将由38%调高至40%,年收入5亿韩圜(约350万港元)的“打工皇帝”,税率更会由40%升至42%。此外,韩国当局更会调高针对拥有多个物业的资本利得税税率,持有3个物业以上的人士,资本利得税率将大增20个百分点,以遏抑部分大城市的楼市泡沫。
今次文在寅政府出重招加税,显然是冲著当地大财阀与富豪而来。正如《01观点》曾经指出,今年5月才上任的文在寅,最大挑战除了是朝鲜核问题、中韩关系转差等外部挑战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内政问题,特别是近年韩国经济表现差强人意,如刚刚公布的7月韩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便跌至49.1的收缩状态,加上贫富差距扩大、财阀垄断经济令年轻人看不到出路,形成如山民怨。文在寅的前任、前总统朴槿惠卷入贪腐丑闻,只是造成她被赶下台的导火线,韩国民众对当地民生经济表现的怨气,是朴槿惠“不得善终”的关键。
正因有朴槿惠的前车之鉴,文在寅在上任后自然更急于“找数”,推出一系列税务“辣招”以图纾缓民众对贫富矛盾恶化、大财阀巧取豪夺的不满,并借此增加政府税收,挪腾更多资源,实践其五年施政计划中,将韩国打造成“共同富裕的经济、普济民生的国家”等目标。
只是,文在寅要推动其加税大计,仍要经过国会通过,但这一关并不易闯。因为文在寅所属的共同民主党,在韩国国会内只占四成议席,在根深柢固的保守势力、财阀影响力之下,加税建议能否获得通过,仍存疑问,现在只能走着瞧。
但从香港的视角看,文在寅的决心,实在值得特首林郑月娥多多学习。林郑月娥在竞选期间,曾经提出会有理财新哲学,政府的储备应使则使,她在上任后马上推出36亿元的教育拨款,正正反映了其新哲学,但在税务政策如何改革方面,林郑月娥似乎仍未有具体的策略,如果她要从社会整体利益上作宏观的思考,而非“掌柜式”地紧盯个别的税收项目,她就更应该参考文在寅针对富裕阶层的加税政策,作为调整香港税制的主要思考方向。
理财新哲学 应敢于为民生承担
或许会有人质疑,香港政府已坐拥巨额储备,为何还要加税?面对香港扶贫、安老、教育等种种不足,要解决问题在在需财,例如林郑月娥当政务司长期间拒绝推行全民退保,就是因为担心财政负担太重,在低税制之下,政府财政极可能入不敷支。如果政府积极地改革税务政策,在考虑调低中小企业税务负担的同时,调升对大企业的税率,借以增加政府税收,政府就可在收入再分配上发挥更大作用,真真正正地“还富于民”。
事实上,就连香港首富、长实主席李嘉诚亦早已大打“开口牌”,建议政府提高企业所得税1至2个百分点,将增收所得做好医疗和教育等民生项目;况且,香港的对手新加坡亦早已跳出和香港斗低税率的思维,针对性地向富人加税,以纾缓贫富悬殊、扶助低收入阶层。有韩国、新加坡的先例,透过加税促进社会公平,这个议题在香港真的碰不得吗?文在寅要加税,尚且要面对国会的难关,但香港作为行政主导的政府,建制派更占了过半数议席,就只差林郑月娥有没有如文在寅、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领袖的决心与信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