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关系如履薄冰 核电厂投资合作或化为泡影?

撰文: 梁凯怡
出版:更新:

为了回应《港区国安法》生效,英国7月20日宣布暂停执行与香港的引渡协议,并禁止武器出口。中英关系原本已经因为华为问题变得紧张,如今香港议题导致局势雪上加霜。保守党和工党议员甚至要求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的政府彻底修改对华政策,中国对英国核能投资或成为下一个目标。

议员要求彻底修改对华政策

外交大臣蓝韬文(Dominic Raab)到下议院公布有关措施,获保守党和工党议员欢迎。不过部份议员要求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姿态。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图根达特(Tom Tugendhat)质疑蓝韬文尚未针对新疆问题作出任何宣布。关注香港事务的保守党议员西利(Bob Seeley)也指,英国需要对两国关系作出重大调整。

影子外交大臣蓝丽珊(Lisa Nandy)促请政府于多方面采取行动,例如检视中国对英国核电厂的投资,并对港人赴英持更加慷慨的态度,照顾未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年轻人。她形容,这必须标志一个更具战略对华政策的开始,以及前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所提倡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结束。

核能合作或难产 中英“黄金时代”结束?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标志中英“黄金时代”的开始。英国欢迎中国大举投资,包括足球会、电影、教育和能源。但种种原因导致西方国家对中国起了戒心。

正如华为问题一样,中英核能的关系错综复杂。中国广核和法国电力公司(EDF)合作投资兴建多间核电厂,包括造价200亿英镑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Hinkley Point C)、赛兹韦尔C核电站(Sizewell C)和布拉德韦尔B核电站(Bradwell B)。中广核占布拉德韦尔B核电站逾六成股权,将会是中国于西方国家拥有的首间核电厂。

两国合作本来对双方也有利。一方面,英国可以增加能源供应,追赶净零碳排放的目标,同时无需支付现金;另一方面,英国监管标准得到国际认可,中国成功建设核电厂有助打进其他外国市场。

随中英关系变得紧张,有英国专家形容,中英核能合作关系形同“计时炸弹”。英国国内有人提出限制中国投资核能和其他重要基建的份额,减低北京干预的风险。中国也有机会退出核能合作,作为报复。届时英国将被迫寻找替代的投资者,甚至自行买下股份,否则核电厂将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