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资助扩大 “低表达”晚期肺癌伯伯抗癌成功
晚期肺癌的治疗上,近年出现免疫治疗等新疗法作个人化治疗。本港关爱基金近月扩大资助范围,让没有EGFR/ALK驱动基因而PD-L1蛋白“低表达”(表达水平于1至49%之间)的晚期肺癌病人亦可申请资助。内科肿瘤科专科医生李兆澄表示,免疫治疗配合化疗有助这类病人控制肿瘤,其生活质素亦不受影响,而即使是高龄病人也同样有效。一位年近八旬的“低表达”肺癌病人,由于确诊时已属晚期,并出现肺积水等严重征状,一度以为即将要与妻子和儿孙分离,幸好当时他接受免疫治疗配合化疗后情况快速改善,仅约三个月即能将病情控制至稳定,其后继续弄孙为乐,共聚天伦。
摄影:黄宝莹
混合使用免疫治疗和化疗 有助“低表达”病人抗癌
约三分之一肺癌病人的PD-L1蛋白水平落在1至49%之间,是为“低表达”病人。这些病人若没有EGFR/ALK驱动基因,传统上多以化疗作为治疗选项。幸好免疫治疗近年面世,启动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与化疗作混合治疗能更有效抗癌。李医生进一步解释:“混合使用免疫治疗和化疗其中一个好处是化疗杀死癌细胞后,便会制造更多免疫细胞能够辨认的癌症抗原,从而有效发挥免疫治疗的疗效。”李医生补充道:“混合使用免疫治疗和化疗,与单独进行化疗相比,能助降低死亡风险。”
79岁伯伯抗癌成功 回复正常生活
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于2021年的资料显示,肺癌是香港头号杀手,不少案例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此情况出现在年迈长者身上时,病人存活率便会更低。75岁或以上确诊肺癌的病人当中,平均的5年相对存活率只有约10%。
好消息是,混合使用免疫治疗和化疗对年长病人同样有效。李医生其中一个病例正是一位已届79岁的伯伯。他有长期吸烟习惯,亦有高血压和胆固醇过高等慢性病。他确诊肺癌时已属晚期,不但久咳不愈、气喘和肺片见阴影,及后更要入院抽肺积水,出院时亦要配备氧气,情况并毫不乐观。“由于这位伯伯没有适合的驱动基因,不适合使用标靶药,但仍可循混合使用免疫治疗和化疗方向思考。他的PD-L1表达大约为20至30%,属于‘低表达’病人,所以我当下建议混合使用免疫治疗和化疗。”李医生回忆道。
对长者来说,他们未必能一时三刻接受抗癌治疗,可能要考虑自己身体能否承受治疗方式和药物副作用。然而,伯伯听取免疫治疗的资讯,在太太和儿女的支持下,接受以免疫治疗和化疗抗癌,用药后约三个月已经达到理想效果。李医生表示:“十分幸运地,他的治疗进度很理想,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后,已经成功控制肿瘤,亦没有产生很多令他不适的副作用,回复正常生活,饮茶和凑孙等活动一切如常!”
关爱基金放宽免疫治疗资助限制
关爱基金当时只资助PD-L1蛋白“高表达”(表达水平大于50%)的晚期肺癌病人,于是伯伯决定自费接受免疫治疗。喜讯是关爱基金近月放宽申请资格,令伯伯这类“低表达”病人同样可获资助,大大减轻病人负担。李医生对晚期肺癌病人的前景抱有积极的态度:“不论是从甚么层面考虑,申请资格放宽绝对是一件好事,因为免疫治疗现时已是治疗晚期抗癌的基石。如果有更多的经济支援,确实能够为这班病人带来莫大的帮助!”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
本健康专题由MSD赞助
This health column is sponsored by MSD
HK-KEY-00776 Mar/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