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病人处理病患态度大不同 医生都叫“我快要疯了!”
乳癌一直高踞本港女性发病及致命癌症第1位,女士们平日真的要多加留意,愈早发现痊愈的机会就愈高。近日,在台湾健康节目《医师好辣》中,外科医生陈荣坚就分享了两个有关乳癌的个案,提醒女士们应多加注意乳房变化。
陈医生在节目上提及不同病人对病患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他指,曾有一名40多岁的女士,每两到三个月就会到诊所检查一次,即使医生表示触诊并无发现任何异样,她仍一直强调自己乳房有硬块且抽痛。一年下来做了共6次检查,即使自费检查亦毫不在意,过度焦虑的表示令医生都忍不住叫:“我都觉得快要疯了!”
而另一位患者是上个月才前来求诊,同样是一位40多岁的女士,这位对乳癌的态度却走在反方向的极端。陈医生忆述她就诊时的情况,这名患者就诊时一副轻描淡写的表情,只是跟医生说觉得自己的乳房“怪怪的”。陈医生指,看这名女士神色平静,本以为跟上一位女士一样,都只是例行检查,岂料,当她解开衣物,连触诊都不用进行,就可以见乳房左上方有一处“明显凹陷”。最令医生感到无语的是,当问到为何现在才接受检查,女士竟回答以为是在出国旅行时不小心撞到,但这已经是整整一年前的事。
陈医生续指出,后来他为病人进行进一步的穿刺检查,结果确诊为乳癌第二期,幸好,淋巴未有转移的迹象,目前正在进行前导治疗,待肿瘤缩小后才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手术。这两次的经历亦让陈医生感叹,在处理健康问题方面,患者的紧张或放松都有可能不良影响,最好是定期接受检查,并出现状况后立即就医。
在节目中,陈医生又提醒,女性在月经周期内若出面乳房软硬交替属正常情况,但若是出现硬块后固定不变,或硬块持续变大,就应尽快就医。而在出血或异常分泌物方面,陈医师指,女士在自行检查时不需用力挤压乳房,若乳房真的出现异常分泌物,即便只是正常出门都会在胸围上留有痕迹,过度挤压反而会伤及乳房。另外,乳房皮肤或形状凹陷可能是乳癌的征兆,出现以上情况均应该尽早就医。
乳癌的症状(按图了解👇👇👇)
简单3步自我检查乳癌风险
乳癌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更是本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在2020年间,占本港女性癌症新症总数的28.4% 。预防乳癌要从自我检查做起,建议每月进行一次自我检查,特别是在月经结束后的5-7天进行。对于更年期妇女和未经月经的女性,可以在每个月的同一天进行自我检查,在此提供3步骤乳房自我检查:
1. 乳房左右是否对称
乳癌会造成组织变形,可在镜子前,仔细观察乳房的外观,注意是否有皮肤凹陷、皮肤变厚或皮肤破裂等异常情况。
2. 乳房是否有硬块
用手探测乳房,可以站立或卧床进行。检查乳房千万不能用抓的,用手指按压才是正确方式,用指尖轻轻按压乳房,从外周按向乳头,注意是否有硬块或肿块,尤其乳癌好发乳房的外上侧,也要记得检查腋下淋巴结。
3. 挤压乳头是否有不正常分泌物
检查乳头是否有异常分泌物,乳头正常分泌物颜色是清澈、淡黄色,如果挤压分泌物颜色是淡红色、暗红色,代表带有血丝,建议就医检查。
乳癌家族史40岁以上 每2年一次乳房摄影检查
不过并非所有的乳腺癌都可以通过自我检查发现。有些乳腺癌可能很小或者深埋在乳腺组织内部,难以被手指触摸到。此外,一些乳腺癌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即使进行了自我检查,也有可能会漏检。
对于有乳癌家族史且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2年进行一次乳房X光或其他医学影像学检查,以帮助尽早发现潜在的肿块或异常组织。如果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就会建议从35岁开始进行定期检查。
相关文章:胸痛不一定乳癌 分辨乳腺增生、纤维瘤4大乳房问题👇👇👇